高二新课程实施教学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题,约4720字。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高二新课程实施教学质量调研抽测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说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主要强调了
A.以德治国 B.等级秩序 C.人性本善 D.君权神授
2.孔子在历史上有“平民教育家”之称。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孔子主张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教学相长 D.诲人不倦
3.宋明理学家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主要目的是
A.否定佛教教义 B.光大儒家学说 .维护封建统治 D.激励人们奋进
4.荀子“兼采法家”,董仲舒“融合阴阳”,朱熹“吸纳佛道”。三者共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
A.保守性 B.包容性 .批判性 D.继承性
5.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个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三位思想家观点的相同之处是
A.极力神化君权 B.强调以民为本 .主张君民并重 D.囿于“君主”范畴
6.陈独秀在《新青年》撰文说:“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滑头了。”最早提出“爱有等差”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墨子 D.韩非子
7.景德二年五月,国子监的官员向宋真宗汇报说:“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不能满足供应),今板本(雕版印刷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以上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