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话“尊重”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话“尊重”
港南区桥圩镇第五初级中学 黎小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叶澜教授提出的“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尊重学生”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下面愚拟就“尊重学生”谈谈一孔之见。
一、要让学生学会尊重,教育者更要尊重学生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社会的一平等分子,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从尊重生命的角度说,彼此间应该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受尊重的需要,传统教育者眼中的“双差”生,更期待着有人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去尊重他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受尊重的意识越来越强。
而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我们往往忽略孩子心中渴求受尊重的声音。参加新课改实验后,我更加深切感受到尊重学生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学会尊重,教育者更要尊重学生。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而不是在与小伙伴的玩耍中成长的,他们有较强的个性与较强的自我意识,而缺少现代社会需要的合作、沟通的品质,缺少理解、尊重他人的品质,另一方面 他们反感自己成为“既定”的人(家长预设)。因而,说教式的“灌输”不是完善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作为新课改下的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成为令学生仰视的说教者。“尊重学生”应是有效教育的前提,只有在平等、相互尊重基础上情感交融才能最有效地教育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个人独立的观点、个人评价等,在尊重的基础上耐心启发,因势利导。同时,应多给学生创造沟通、交流、互相帮助的机会,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规律、尊重知识等。
二、 教师要学会向学生说“谢谢”、“对不起”
在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你说我听”“你教我从”(师生之间很难沟通)。如今,这样的关系已不适应新时代,不改革是不成,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新型师生关系的出现,那就是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