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3 21:1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在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广西桂林阳朔五中:玉树临风
【摘 要】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调整心态、丰富自身、宏观把握、巧妙引导、评价激励、教给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师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曾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正是这样一门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的开设和探索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刘定一在《传统课程八弊》中说道:“传统课程至少抛弃了两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相对于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另一个是科研的主体——人本身。”研究性课程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旁起指导作用,这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包括选择、收集处理信息乃至得出结论。
对于语文来讲,研究性课程又具有重要意义。刘国正先生说过“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习语文。可惜的是,学习语文的最广阔的天地没有受到重视,甚至遭到人为的封闭。”刘国正先生把学习语文的天地概括为三个层次: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课内外衔接,把课外看成另一块不可缺少的语文训练的阵地。而研究性课程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学生走访专家查阅资料都经过了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他们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见到了鲜活的生活,锻炼了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在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中教师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传什么“道”还不清楚,对所授之业也不精通,对所解之惑并不明白。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研究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是十分宽广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
第二, 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由幕前引退到了幕后,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