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语文教学的旨归――由两次语文教育大讨论引发的思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其他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23 13:5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有着太多的批判,这些批判主要集中反映在两次语文教育大讨论上。一次是1997年《北京文学》发起的,当时《北京文学》第11期上刊登了三篇文章:周敬之的《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这三篇文章的发表立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于是社会各界纷纷开始炮轰中小学语文教学,甚至说语文教学是“误尽苍生”。
还有一次是今年年初《教师之友》发起的。今年《教师之友》杂志第1期刊发了“审视中学语文教学:新生代向三大名师发难”的专题文章。蔡朝阳在《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中指出“我再一次悲哀地发现,魏书生的内心深处,就是权威主义的人格在作祟。魏书生从教的技术手段越是花样迭出、越是无所不用其极,则其培养臣民、顺民的效果就越显著。”“魏书生的那一套,只是为应试教育而发明的授课技术,其目的旨归,只在于考试分数。什么诗意、什么美感,统统毫无踪影。”景诵、白尘在《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中指出“更多的时候,于漪是以道为先的,有时甚至牺牲文,以文祭道。”卢军在《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中指出“‘三主三式导读法’虽有现代教育理论的包装但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教法的范畴,还是几十年来语文教学重视基础、讲深讲透讲实的技巧化的翻版。”在这里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些话的正确与否,但它确确实实给了语文教学以沉痛的打击,迫使我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思考: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现行的语文教学应该有哪些方面的突破?下面我将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把它概括为两个字“立人”。在语文教学中应强化“立人”的教学目的观。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主要承载着三大目的:一是让学生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三是为了考试升学。目的的失误势必导致教学行为的失误,语文教学因此严重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忽视了人的教育和发展,培养出来的更多的是缺乏个性的臣民和顺民。有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这样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的是学生,站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藏着一颗战战兢兢地跪着的灵魂。”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有义务也有责任使这些“跪着的灵魂”站立起来。就像杜时忠所说:“学生是各不相同的。教育应努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人。”因此语文教学应强化“立人”的教学目的观。所谓“立人”就是培养独具个性的、富有创造的、在精神上充分发展的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为了实现“立人”教学目的,现行的语文教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突破:
一、教学内容的突破。在教学实际中,应力戒以本为本,照本宣科,注意用活教材,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使这个例子变得更为典型,就应对教材做灵活的变通,或重组或增加或删补。还可以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如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