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同步练习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七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1/26 23:26:5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00个字。
  第22课羚羊木雕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王亮
  【课文导读】
  《羚羊木雕》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微型小说。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将羚羊木雕“送友”后又被迫“讨回”的过程,反映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少年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情,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感情,尊重他们纯真的友谊。
  【学习重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沉浸文本,整体把握、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做一个诚信的人。
  【学法指导】
  课文的情节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故事的发生是妈妈查问木雕,其后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叙了“我”把木雕赠送好友的情景,奶奶劝阻父母未成,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友情的行为;高潮和结局是“我”违心地取回木雕,好友体谅“我”给了“我友谊的温暖”。
  阅读课文关键在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体会课文赋深刻的主题于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中,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立意深刻。小说的主题一方面是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文中还插入一大段有关万芳“仗义”的事,都是揭示了小说主题的另一面──为赞扬孩子间的友谊服务。加强诵读,学习课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细腻、真切,能准确地展示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更能有效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整篇文章将家长的价值观与孩子的价值观对照着写,发人深思地提出了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给加粗字注音:
  犄(  )角  怦(  )  藏(  )刀  脸颊(  )  攥(  )着
  2.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老太婆的嘴。)
  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讲义气。)
  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完全不放在心上。)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爸爸的声音一直很(  )(A.沉静B.平静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B.抵抗C.抗拒)的力量。
  ②我是世界上最(  )(A.伤心B.悲伤C.伤感)的人!
  ③“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  )(A.坚强B.果断C.坚定)地说。
  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这样说是因为(  )
  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
  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5.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题: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吧,咱俩还是好朋友……”
  如果你是万芳,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不超过30字)
  6.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②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③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④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
  A.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C.神态描写 行动描写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神态描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