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二中09-1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7题,约4760字。
山东省临沭二中09-1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卷
2009.10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70分)
1.《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予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2.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以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3.一堂中学历史活动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 乙——墨 丙——法 丁——道.
B.甲——道 乙——儒 丙——墨 丁——法
C.甲——儒 乙——法 丙——墨 丁——道
D.甲—二道 乙——墨 丙——法 丁——儒
4. 战国时期百家百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是代表( )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不同阶层的利益 D.平民百姓的利益
5.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 )
①限制君主暴政 ②大一统 ③“天人感应” ④“君权神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与发展 D、形式上的变化
7.“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①佛教 ②基督教 ③伊斯兰教 ④道教 ⑤儒学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两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
A、董仲舒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
9.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学说( )
A、道学 B、理学 C、佛学 D心学
10.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
A、否定佛教、道教教义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11.后人概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自( )
A、李贽的思想 B、黄宗羲的思想 C、顾炎武的思想 D、孔子的思想
12.明清时期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技的进步 C、封建制度的衰落 D、理学的演变
1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三种主张都(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与当时的社会密切相关
C、遭到当时统治者轻视 D、反映了社会时期的剧变
14.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 )
①“人之初,性本善”②“民贵为轻” 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④“天下为主,君为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