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看古典诗词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数字化时代看古典诗词
几年前,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振臂一呼“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于是,一场“从原子到比特”的革命从太平洋西岸席卷而来。PC时代即无法阻挡也无法主导,我们只有“拿来”。然而在“拿来"的同时,我们也拿来了文化,并逐渐依赖于这种文化,以致于比尔.盖茨叫嚣着,要中国人把盗版用上瘾。不错,windows不是我们汉化的,但也不要让windows“汉化”了我们,这不仅仅是民族企业的使命,同样也是民族文化尤其是文学的使命。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具有过渡性质的PC时代隐藏的一些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今天,一根导线已可以使沙漠变成城市,但同样也在使城市变成“沙漠”,民族文化应该尽快完成“由原子向比特”的转变,适应数字化的生活方式。这种转变对于诗歌同时蕴藏着机遇与挑战。随着输入方式的技术性突破和光磁介质容量日益增大,文学作品创作和传播开始告别纸张。语音识别等新技术的出现,创作灵感已不再转瞬即逝。输出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电子书必将最终替代纸书从而使阅读更方便。网络的普及又文学作品的获得与传播更方便。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侯更需要诗歌。被城市生活干涸的心灵需要诗歌滋润,同样诗歌也可把网虫和游戏迷从闲逛与游戏中解脱出来。 然而钢筋森林之间还存有多少诗意?新诗走入了低谷,原因之一是五四时代诞生的新诗没有充分吸收民族文化的母乳。我们应该回头审视古典诗词了。有了五干的沉思,有了自己独特的体系,更重要的是她的背后是博大的汉文化,是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的。“师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本民族的方式思考。仔细想来古典诗词中的历史性、时代性、格律和音乐以及古典文学批评著作、古典美学都有可取之处。
整个中国文学史,是一部诗史。从春秋开始一直到今天,中国诗歌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诗歌与历史关系是相当密切的。诗歌创作中的用典往往和历史联系起来,而诗歌创作时代背景很重要;诗歌鉴赏也往往需要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把握诗人创作诗歌的意图。因此,历史知识无论对于诗歌创作还是对于诗歌鉴赏都是必不可少。读懂诗歌需要历史事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