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80个字。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
引言
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文体,六册教材中,除去文言散文不算,大概有六十多篇为散文,占据总数的百分之四十。而且,根据新课标对中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所提的具体要求,散文教学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因此,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散文教学的地位如此重要,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散文教学并未引起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学中,或把散文混同于其他文体的教学,或把散文分成一个个的知识点来分析,惟独没有突出散文本身的教学特色。我认为要想突出散文教学的特色,首先要回归散文最基本的特点——“形散神聚”。散文的教学,正是要围绕这个特点展开,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了解散文方面的一些知识,学会阅读、欣赏散文。下面我主要从散文教学现状、围绕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进行教学的依据及其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关于散文
1、散文的概念
首先对散文做一下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对散文的注释:(1)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区别于“韵文”)(2)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
散文理论家葛琴说:“散文的体裁,并无严格的规定,举凡日记、书札、游记、随感、悼念文、人物志、风土志等,只要是以抒发作者的对真实事物的情感思想为主的,都可归入散文之列。”散文家秦牧说:“这个领域是海阔天空的,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较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畴。”巴金的观点是:“只要不是诗歌,又没有完整的故事,也不曾写出什么人物,更不是专门发议论讲道理,却又不太枯燥,而且还有一点点感情,像这样的文章我都把它认做‘散文’。”
2、散文的特点
由以上各家对散文所持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散文的内容是广泛的,形式是非常自由的,内容和形式都很“散”,但是,散文必须抒发真情实感并有文学味道,有一种内在的“神”统帅全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形散神聚”。这是散文的最根本的特点。
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征理解:《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上说,散文的“形”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等因素,是比较具体的。散文的“神”指的是散文的主题,也就是蕴含于“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散文无论内容多么广泛,形式多么自由,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明确的,集中的。即使“意在不言之中”,仍可通过字面意思推断出来,所以“神”不会“散”。而散文的内容广泛、形式自由的特点是其他文体无法与之相比的。“神”蕴含于“形”,“形”表现了“神”。
3、散文的分类
根据中学教材中所选散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散文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