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00字。
阿Q——中国国民劣根性的一面镜子
李文俊
文章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其小说《阿Q正传》中向国人塑造了愚昧、落后、不觉悟的流浪雇农典型——阿Q,并从此定格成为国民精神劣根性——“精神胜利法”的复合原型。他身上的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自慰、懦弱卑怯、精神胜利等愚弱魂灵,超越了时空范围,凝结了国民某些共同的心理情感体验和普遍弱点,以至于他问世后,社会各阶层的人都随之恐慌,疑心到这像是说自己,又像是别的人。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源于我们民族的精神胜利法,是落后、消极且可悲的奴隶主义、失败主义的表现,它不仅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实现冠于全球美梦的绊脚石,而且对于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也不无警策之处。正如鲁迅所说“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一样,我们都应自觉照对“阿Q”这面“国民劣根性”的孽镜,洗涤净化复杂的魂灵。
关键词:阿Q 精神胜利国民劣根性洗涤魂灵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在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里,阿Q可谓大名鼎鼎。《阿Q正传》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至今仍然振聋发聩;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阿Q的形象及其精神胜利法的内涵。
一、阿Q的形象及其主要性格特征
阿Q是一个愚昧、落后、不觉悟的流浪雇农的典型,他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闭塞的未庄,没有姓名,没有籍贯,上无片瓦,下无寸地,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生活,“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受残酷的剥削、压迫和凌辱,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这本已十分可悲,但是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他对来自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竟然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甚至用欺侮弱者来发泄自己被别人欺压的不平之气。
阿Q是愚弱国民魂灵的复合原型,其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对于屈辱与失败,采取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像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两章,集中刻画了阿Q的这一性格特征。他对于自己的身世很是渺茫,与别人吵嘴时却会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生活困窘,地位低下,连老婆也娶不上,却偏偏要虚妄地夸口“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表现出盲目的妄自尊大;他忌讳头上的癞疮疤,且颇为苦恼,可人们偏要拿他的癞疮疤寻开心时,他会说:“你还不配”,于是就觉得自己头上的癞疮疤非同寻常,是一种光荣;当他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响头之后,站了一刻,心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表现出他的自欺欺人;别人打他,还要他承认是人打畜牲,阿Q被迫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他又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在精神上又胜利了;他赌博赢得的洋钱被抢,无法解脱“忽忽不乐”时,就自打嘴巴以假想打的是“另一个”而在精神上转败为胜,表现他的自我摧残;被王胡撞头,吃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和小D摆“龙虎斗”,调戏小尼姑,表现出他的畏强凌弱;去静修庵偷萝卜,被老尼姑责问时,以“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这样的荒唐之言狡辩,突出了他的圆滑无赖;向吴妈示爱,被大竹杠教训了一顿,过了一会儿,他听见外面有声时,一看是吴妈在哭闹,他居然想打听原因,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健忘麻木;在生命行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