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20字
语文课堂评价的情感激励
江苏省铜山县利国镇中心中学 厉广飞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既要认识到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也要注意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让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人格修养。唯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评价语言艺术 激励唤醒 人格塑造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新课标主张发展性评价观,在评价的功能上重激励、促发展。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人文因素应是语文课程所追求的目的所在。关注人的精神价值、心理个性及人格修养,理应成为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任务。
一、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
评价的时机要恰当,哪怕是发现学生有了点滴的进步,也应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惟有如此,语文教学评价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做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1.评价要及时。
评价不宜过早,有些教师在听取学生想法时,往往不等学生说完就给以鼓励表扬,这样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教师应让学生说完在做评价,这样既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有利于教师做出中肯的评价。
评价也不宜迟.太迟的评价就起不到应有的心理激励作用。教师及时的表扬如同和煦的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敏感脆弱的心灵得到慰藉,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增强。
2.评价要以表扬为主。
评价应以正面鼓励为主。心理学研究表明:正面鼓励的评价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心理激励功能,就应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小学生喜欢听表扬,初中生也同样喜欢听表扬,教师微不足道的一句表扬往往能起很长一段时间的激励作用。而这种心理激励作用,,无疑是驱使学生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欲求,进而外化为积极的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以肯定性的评价激励他们进步。
二、讲究评价的语言艺术
(一)借助体态语言传递信息
当学生为回答问题从座位上站起来的一刹那,教师的评价便开始了。教师主要是借助眼神身势等一系列体态语言对学生的答问无声的评价,传递信息。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充满信赖和期待的热情中得到鼓舞和激励,以便顺利、准确地答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