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0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监控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3/27 8:48: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7180字。松江区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监控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案与作文均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2.答题时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请用黑色水笔答题,不得使用圆珠笔答题。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2分)
  《朗润集》自序
  季羡林
  ①我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学习着写一些东西,到现在已将近有五十年了。中间曾有几次机会,能够编成一个集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没有编成。一直到今天才能够把找得到的东西汇总在一起,编成这个集子。对过去将近五十年的回顾,于我来说,简直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看了集子中的这些所谓文章,无论从质的方面来看,还是从量的方面来看,都显得非常单薄,中国俗话说“文章是自己的好”。我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②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我对散文这种体裁就特别感兴趣,特别喜爱。我觉得它兼有抒情与叙事之长。你可以用一般写散文的手法来写。你也可以用写散文诗的手法来写。或写行云,舒卷自如;或如流水,潺湲通畅;或加淡妆,朴素无华;或加浓妆,五色相宜。灵活方便,得心应手,是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描绘风景、记述所见的一个很好的工具。然而,当时有学问的教授却告诉我们这些学生说,散文这东西可了不得呀!世界上只有英国有散文,可以勉强同英国争一日之长的只有法国。我逖听之下,悚然肃然,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发现,我从小就背诵的《古文观止》之类的书就都是散文,而且是最好的散文;只有一部分可以归入杂文。我们中国其实是散文最发达的国家。前后《出师表》、《桃花源记》、《陈情表》等等都是百读不厌的散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所谓唐宋八大家,其实都是上乘的散文作家。中国旧时经、  、子、集四部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散文。近代的鲁迅、朱自清也都是散文作家。无论是从量来看,还是从质来看,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散文也比不上中国。
  ③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的创作曾有过很多流派。有的诗人主张以性灵为主,有的诗人主张以神韵为主。还有一些诗人主张别的学说,总之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但是,在散文方面,好像没有这样许多流派和理论,尽管古代散文作家也是各人有各人的风格,明眼人一看就能够分辨,决不会混淆。唐代韩柳并称,而散文风格迥乎不同。宋代欧苏齐名,而文体情趣,俱臻妙境。他们好像也努力培养自己的风格,努力的痕迹与阶段昭然可观。在这方面,他们又有继承,又有创新,各具风格,各极其妙。到了明末,公安派和竟陵派各树一帜,在文坛上平分秋色。当然,除了这些流派外,正统的继承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家仍然很有影响。此风沿袭直至清代。到了咸同时期,龚自珍等异军突起,才给中国散文的创作增添了不少新的色彩。五四以后,六十年来,散文作家如林,既继承先人,有借鉴异域,光辉灿烂,远迈前古,如果再回顾中国两千年的散文创作史,我们就都会感觉到,我们散文的园地,也同诗歌的园地一样,是百花争艳,群芳竞美,姹紫嫣红,花团锦   (cù)的。这就使我更加喜爱散文这个文体。每当花前月下,风晨雨夕,在海天渺茫的巨轮上,在苍穹万里的飞机中,在紧张的会议之余,在繁忙的访问之后,一编在手,如对故人,如饮醇醪。书中的文章,有的雄放,有的流丽,有的记述人物,有的描绘山水,文体不同,各擅千秋,丽词佳句,纷至沓来。此时我真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我的心潮随着文章的内容而跳动,我的感情随着作者的感情而亢奋,胸襟开扩,逸兴遄飞,身心疲劳,一扫而空。历史上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不一定同意,更谈不上什么共鸣;但是他们那别具一格的文体,奇峰突起的结构,对祖国自然风光的描绘,对一些正义行为的歌颂,仍然能使我感动,使我兴奋。艺术享受,无过此矣。此时我真感到能使用汉文这种文字是一种幸福,作为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
  ④至于我自己写的散文,那只能算是一些习作,是一种坚持了五十年的习作。因为我喜爱别人写的散文,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因而对自己写的习作也未免有情,好像有一些父母偏爱自己的不一定成器的子女一样。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编选我自己写的一些散文的。
  ⑤不管怎样,在写作散文方面,我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我的这点想法,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但是我总觉得在这方面英雄大有用武之地;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到这个园地里来一试身手,抒发我们的意志和情感,抒发我们向往人类的最高理想,抒发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情操,让祖国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封一邑,都能焕发光彩,增添情趣。谈身边“琐”事而有所寄托,论人情世局而颇具文采,因小见大,余味无穷,兼师东西,独辟蹊径。让我们的散文园地里真正百花齐放,万卉争春,歌颂新风,鼓吹升平。我自己虽然目前还做不到,然而当追随诸君子之后,努力为之。
  ⑥我虽然已经有了一把子年纪,但在老人中还算是年轻的,我既不伤春,也不悲秋,既无老之可叹,也无贫之可嗟。生当盛世,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活许多年,多做许多事。鲁迅先生晚年,也曾急不可待地想多做点事情。我今天似乎能够更加具体理解鲁迅的心情。今天中国绝大部分的老年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越活越年轻,我们都很有信心看到四个现代化的完成,也将尽上自己的绵薄,促其完成,鞠躬尽瘁,老而后已。
  ⑦我在北京大学朗润园已经住了将近二十年,这是明清名园之一,水木明瑟,曲径通幽,绿树蓊郁,红荷映日,好像同《红楼梦》还有过一些什么关系。我很喜欢这个地方,也很喜欢“朗润”这个名字。出一本集子照规矩总要起一个名字,而起名字又是颇伤脑筋的事。我想偷懒一下,同时又因为我的许多东西都是在朗润园写成的,又似乎还没有别人用过这个名字,为了讨巧起见,就以朗润名吾集。
  1.在文中方格内填入恰当的字:经、  、子、集;花团锦   (cù)(2分)
  2.根据第①段内容推断,“种种原因”中应包括的原因有:(2分)
  (1)                                                                         
  (2)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段的段落大意                                        (2分)
  4.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不属于一般书序写作要点的一项是…………………(    )(2分)
  A.评论文体优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散文比得上中国的散文发达。
  B.描述选编心情——像有一些父母偏爱自己的不一定成器的子女一样
  C.表达创作追求——让我们的散文园地里真正百花齐放,希望为社会多做一些事。
  D.阐释命名原因——在朗润园已经住了将近二十年,许多东西都是在朗润园写成的。
  5.纵观全文,结合季羡林的《漫谈散文》,谈谈你对散文这一文体的认识。(至少三点)(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3分)
  风  竹
  贾平凹
  ①我曾经问过老者:风是什么?来无消息,去无踪影,倏乎似弦丝弄音,倏乎又似惊雷般滚过,不知道究竟是怎样个形象呢?答曰:此天籁,地籁,宇宙自然之大籁也;其本无形,形却随物而赋,你如果在山上,可以看见它托起一根羽毛袅袅,那便是温柔形象;你如果在海边,可以看见它使水浪卷扬,浩淼色变,那便是暴烈的形象。
  ②我怅然了。居在城里,足未到过高山,身也未涉临大海,却是一块天地,仍是一块天地属我,则四堵墙内的不足五米方圆的一庭小院罢了。我怎么能看到风的形象呢?
  ③于是,我在院里植下了一丛竹。
  ④果然风附在竹上而显形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以生命的渴望观察着竹丛,终于明白了风是通过竹表现着它的存在的。清晨里,屋檐下的蛛网被露水浸得亮亮的,像是水银织就,竹丛后的卧石上,藓苔上茸了一层嫩绿。新篁初放了,叶子安静得像在梦里,正面是正面,复面是复面,一层一层叠起来,各自按着自己的身份各就各位。竹丛的地上,有一些去年脱落的叶子,白得像纸片儿,脉络还看得清楚,用手去捡,却全然腐烂了。太闷了,蚯蚓拼命地在土里松动,三个四个竹鞭顶起卧石,冒出尖尖的角来。一切都是静止的,风的形象该是严肃;太规律了,太统一了,死气沉沉的,我不知道我应该想些什么,应该说些什么。台阶下的草窝里有个不相识的虫子正慵懒地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