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家王鼎钧解答作文难题:作文七巧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2/19 9:26: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6160字。散文大家王鼎钧解答作文难题:作文七巧精选,《作文三书》(完整版)见本站http://www.ht88.com/downinfo/602436.html
  作者:王鼎钧
  序
  王鼎钧先生在台湾散文八大家当中成就最高,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文坛的常青树”,是台湾散文“崛起的山梁”。他的《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和《文学种籽》,为青少年写作释疑解惑,风行台湾和香港。现在,“作文三书”在大陆出版,可以说以台港为实验室,经过二十多年检验,获得成功后在国内是普及。
  身为散文大家的王鼎钧,为什么屈下身子,写这样三本书呢?作者说:“我是赤着脚走路的那种人,路上没有红毯,只有荆棘。中年以后整理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生了一个疑问,当年走在路上,前面明明有荆棘,为什么走在前面的人不告诉我呢?前面有陷阱,为什么没有人作个标记呢?前面有甘泉,为什么去喝水的人不邀我同行呢?经过一番研究,我知道一般人在这方面是很吝啬的。于是我又衍生出一个想法:我一边赤脚行走,一边把什么地方有荆棘、什么地方有甘泉写下来,放在路旁让后面走过来的人拾去看看。”
  《作文七巧》讲的是“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七种写作技巧。你可能会说:“这些手段,我早就听说过了。”可是,别人讲的,有这么精彩吗?王鼎钧学养深厚,写作经验丰富,他在给你“一瓢水”的时候,其背后拥有汪洋大海。他在解释抒情的时候,顺便写道:“身为读者,应该明白抒情文是不能‘考据’的。他说‘我的血管连着她的血管’,你干吗要解剖呢?他说‘我饮下满杯的相思’,你干吗要化验呢?他说他将在银河覆舟而死,你何必搬出天文知识呢?他说他在那里坐成禅,坐成小令,坐成火山,你又何必摇着头说不可能呢?”
  《作文十九问》假设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不断向老师请教写作中的疑惑。老师一边解答,一边启发这个学生自己思考。这十九类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现在,我建议你化身成这个学生,把王鼎钧当成你的老师,认真领会他是怎样解说这些难题的。你会在不知不觉中,登上一个写作高台,置身其上,发现触目都是可写的人物、事件、风景,你没有了找不到材料的苦恼,也不再为怎样表达而犯愁。
  《文学种籽》是一本带领你由教室到文坛、由学生向作家过渡的书。每个人都有文学潜能:当你碰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郁闷得影响了学习的时候,如果选择写作的方式加以发泄,在排解了郁闷的同时,或许还得到了一首诗或一篇散文。这就是文学潜能的释放。当然,这是无意识的释放。如果你读了《文学种籽》,由无意涂鸦提升到有意经营,境界就不同了。王鼎钧说:“人,可以说是在挫折中成长的,‘不如意事常八九’,而‘可与人言无二三’,有些重大的挫折造成‘心的伤害’,终身隐隐作痛。在他心里有虫子咬他,热铁烙他,有针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忘不了,抛不下,躲不掉。他刺骨地想,内在语言如潮海翻腾。他只好去做某些事情去减除痛苦,其中之一就是文学创作。”然而,“倘若作家从人生中汲取的是浊水,倒入人生之中仍是浊水,这就不是伟大的作家,我们希望他能以艺术造诣、人格修养、思想境界蒸馏那水,过滤那水,变浊为清,再还给江河湖海,他提高了人生,也提高了文学。”怎样把生活转化成文章呢?怎样以提高文学的方式提高人生呢?我不再继续引述《文学种籽》里的内容了,留下一些篇幅,交代我向你推荐“作文三书”的缘由。
  我十一岁失学,十九岁那年重新走进学校,毕业之后,一边在机关做事,一边尝试文学创作。1991年,有幸读到了繁体字版的“作文三书”。我边读边想,“如果我在少年时期读了这么好的书,早就是一个写作名家了。”不久,我考取了吉林大学文艺学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后,到大学教书。先讲《西方美学史》和《西方文论》,2004年9月,系里又给我增加了四个班的写作课。开学一周,我就发现,写作教材里的内容多是大道理,是用高深的术语介绍简单的写作程序,虽然没有错误,但是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没有多大关系。在征得了系主任的同意之后,我在教学上作了大胆尝试:两个班讲规定教材,两个班讲王鼎钧的“作文三书”。一个学年下来,听“作文三书”的学生,写作水平明显高于听教材的学生,至于人格建构上的飞跃,那就难以估量了。
  记叙的技巧
  直 叙(1)
  我们用记叙的文体记人记物记地记事。我们记下我们所发现的动静常变今昔表里。我们赖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及心灵思想发现它们。发现的过程占一段时间,我们先发现什么,后发现什么,有个先后的次序。文章按着这个次序写,就是直叙。
  直叙是最难写的一种写法,不幸却又是最基本的写法,情形多半是,在作文课堂上首先要努力“禁止”直叙,后来要完成的则是善用直叙。由于直叙最近“自然”,学作文总是先顺着自然写,在这需要使用直叙的时候往往要故意回避,也是一件苦事。
  照着自然的顺序写,有时十分必要。那是当“自然顺序”跟好文章的要求恰恰相符之时,就像一处风景就是天然图画一样,其事常有。例如当年江子翠闹水灾的时候:那天水来得太快。我正坐在桌子旁边写文章,觉得鞋子湿透了,回头一看,水正在把我的脸盆冲到门外去。我赶快站起来穿上衣,水已浸到膝盖。当时来不及收拾任何东西,赶快往外跑,跑到后面的大楼上避水。在楼上,可以看见我的箱子从后面漂出来,先是一只,不久是第二只。水涨到九尺深,过了两天才退。水退以后,回到家里,什么都没有了:十年的藏书完了,十年的剪报完了,收音机、电唱机、咖啡壶这些电器最怕浸水,浸了水不如破铜烂铁。内衣、皮鞋,都不知道哪里去了。你问我损失了多少东西,我现在也不知道。昨天晚上想到今天得早起,用得着闹钟,可是闹钟没有了,这才想起来还损失了一个闹钟。究竟损失了多少东西,得慢慢地发现。本文所记之事为家中遭受水灾,行文用直叙,作者对事实出现的时间先后并未更动,依序为:触觉——鞋子湿透。
  视觉——面盆漂浮。
  触觉——水涨到膝盖。
  视觉——水冲走箱子。
  视觉——水退。
  视觉——十年的藏书完了……
  心灵思想——损失了闹钟……这样的文章在作文课堂上大概可以得到好评,因为作者的这一段经验适合直叙。这样的例子很多。
  第一个例子是:我坐在台北市九路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位从乡下来的农夫拿着一根扁担上车,他看看两厢长椅都坐满了乘客,就站在车厢中间。他一定不常坐公共汽车,不曾拉住安全吊环,面向驾驶,堂堂挺立,手里的扁担竟是扛在肩上。走不多远,驾驶忽然来了个急刹车,——你知道,在那些年月,这是司空见惯的事。说时迟,那时快,那扛着扁担的乘客,像中古时期持矛的武士一样冲向前去,“咚”的一声,扁担刺中了驾驶人的后脑,而驾驶人居然毫无反应。他伏在方向盘上昏过去了。
  第二个例子是:某县的县长下乡去检阅某一个民防大队。地方人士隆重地搭了一座阅兵台,县长以检阅官身份站在台上,与陪阅人员一同看民防大队的大队长率领全队以“分列式”从阅兵台前经过,这是检阅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