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20字。
高分作文立意5招之二曲径通幽
【招数透析】
“曲径通幽”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这种方法往往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新的角度探索问题。立意构思上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作家萧乾的《枣核》由几枚枣核引出一番叙述,表现一位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的深切思恋,其行文思路就很独特: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到结尾处主旨毕现,令读者恍然大悟。
监狱是一般人都避之惟恐不及的地方,而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流浪汉苏比却迫于饥寒,为进入他的“冬季寓所”——布莱克韦尔监狱,努力使尽各种办法想让警察逮捕他。前面所有伎俩均未成功,正当他受到教堂中赞美诗的音乐的感化,决定放弃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时,却被警察抓了起来,“如愿”地被送到了监狱里。作者正是用这种看似有悖常理的曲折方式,让我们窥视到当时美国社会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现实和底层人民的痛苦。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观山景,只有群山高低错落、层峦叠嶂,游客才会兴趣盎然。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内容生动,而且情节曲折,看似“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文章才会动人心弦。怎样才能收到这种效果呢?
1.用标题设置疑点、疑境,让人看了标题觉得难以理解,从而吸引读者。
2.行文用侧向思维,在特定条件下,思路从侧面扩展。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3.文章结尾出人意料,“蓄势于前,急转于后”,看似“出乎意外”,细想却“合乎情理”。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第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高分作文示例】
“下海”
“爸爸要‘下海’了!”几天来,它一直缠绕在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