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360字。
2009年高考作文材料专题辅导
高考专项指导:作文(范文)
(一)技法篇
一、审题立意
【解题步骤】
①抓关键字或中心句,筛选主要信息,概括材料大意。
②联系生活,分解话题,从不同角度立意。
⑴反向立意: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⑵延伸立意: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出恰当的推理。
⑶类比立意:将材料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注意事项】
①仔细阅读题目中“标题”、“材料”、“注意”三部分,认真揣摩命题者的用意。
②考虑立意是否具有新意。
③考虑自己掌握的素材,使内容丰富、贴切。
④考虑自己擅长的写作形式和表达方式,使立意与体裁相符。
⑤行文时要将题目中的隐含信息说破,将中心直接点明、突出显豁。
⑥选定一条思路、一个角度,就要一心一意走下去,切忌写着写着就偏离文章主题。
⑦选定一种文体,就一定要符合该种问题,切忌写成“四不像”。
⑧主题要能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切忌夸夸其谈、以偏概全。
【范例解析】
材料1:一片树叶,在空中与一只鸟并排飞着。“瞧,我能像你一样飞啦!”树叶十分得意地对鸟儿说着。一会儿,风停了,鸟仍在飞着,而树叶却一头跌入了下面的河里。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世界 97)
解析:按照“四步审题法”审题。
步骤一:找要素。审题时,考生要先把这则材料阅读一遍,做到读懂,读全,准确领会材料内容。然后,找到材料的关键语句——要素,以把握材料的精髓。分析这个材料,要抓住:一、鸟和树叶齐飞,二、风停了,鸟仍在飞着,而树叶却落下来这样两个要素。
步骤二:析原因。这则材料,可以这样思考:为什么风停了,鸟仍在飞,而树叶却落下来?进而分析原因:一是鸟儿能飞因为它具有飞的本领,二是树叶跌落是因为它不具有飞的本领,而只是依赖外部条件。
步骤三:辨关系。从这则材来看,鸟之所以能够飞是因为它具有飞的条件(内部条件),而树叶不能飞是因为它没有这种条件,而只凭外部条件(外因)是不能取得成功的。由此可见,这则材料讲的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步骤四:提观点。这一步,将所提的观点写出来分析。根据前面分析,得知这则材料谈的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问题,因此推出的论点为:
①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内因。
②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成功。
③只有自身具有能力方可实现理想。
以上论点,是紧扣住原材料而推导出的原因。而以下论点,则不够准确:
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论点虽然也在谈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可是,它没有按照原材料的内涵去推论,而是“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是内外因关系,那论点就一定是这条辩证原理。
②“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的论点,弄错了原材料中诸要素的关系。把树叶能飞看作是“现象”,把鸟能飞看作是“本质”,将哲学的定义曲解,因而陷入对材料的矛盾解释中去了。
材料2: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解析: 反向立意: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延伸立意: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