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西楚霸王
1
中国的正统史观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项羽是亡秦英雄他本是胜利的英雄。但他在和刘邦的斗争中失败了,他是个失败的英雄。(从中国的历史观入手,从“胜利”与“失败”的不同角度作结:无论如何,“西楚霸王”是一个英雄。这就为全文的叙写定下了感情基调。)
太史公是位伟大的史家,他对项羽作了相当客观公正的叙述。但司马公生而为刘汉史臣,笔触不可能不染有汉天子的墨影。(虽是等于帝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的光耀。但特定的环境,又未必真的“客观公正”。这便是作者“追西楚霸王”的缘由。)
项羽是个心地透明的人,单纯、天真、稚气,最终于阴险、狠毒、狡猾的刘邦。善败于恶。从24岁到31,短短7年的时间,一颗年轻的明亮耀眼的慧星。在中国的天空中,画了一道长长的弧线而殒落了。他个令人敬仰,又令人惋叹的英雄。尽管他已失败了,已远去了两千多年,但一代代后世的人们,仍然尊他,眷恋他。
最近,我在淮河与长江之间,沿着西楚霸王突围路线走了一遍,直到他自刎的乌江边。这是一条两年前的古道。秦代的官道已不复存在,有的路段成现代公路,有的路段仍是乡僻的田野间的,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泥泞吁陌。沿途访问、考查,将所感、所写成此文。
2
驰骋中原,纵横大河上下,函谷关内外。以破釜沉舟的胆略,消灭秦军主力。所向无敌,叱咤则风云色变岁月过去了,项羽平生第一次陷入了真正的重重包之中。兵无粮,马无秩,外无援军。垓下弹丸之地,且为平原,无险可守,不能打持久 的坚守战。项羽长于野战,不善 固守,也无法在此长时间地固守 待变。
他是军事天才,深知垓下这一仗的败局已定,唯一的出路只有突围求生。打成这样的结局,心中异常难过,但也无可奈何。 胜败乃兵家常事,冲出去,当会 有再起之日。(能荣获“英雄”称 号的,定有者败不馁的硬汉子精 神,项羽之所以虽败亦为英雄,l
夜已深,他毫无睡意。坐在统帅的帐篷中饮酒,用访俄醉意来消除心中的烦闷。但此时处于极端烦恼,又极端兴奋的状态中,不但醉不了,反而激起了类似反秦开始时的那种悲壮的浪漫情怀,心中自然地涌出了抒怀的诗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胜不逝。追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通过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细致入微地刻画出项羽当时的心态,及成诗的情景。引用全诗,既表现项羽当时的英雄气概,又为下文写虞姬作了必要的铺垫。)
陪他饮酒的虞姬,被这壮烈、苍凉的吟啸所深深感染。她既和诗又舞剑,能表达项羽和虞姬自己此刻充塞心间的悲怆情绪。(英雄饮酒赋诗,壮烈苍凉,美人和诗并挥剑起舞,悲怆有加。若不是心有灵犀,岂能应和得如此和谐)此时此地的这种种感情,在现代艺术家中,只有梅兰芳理解得透彻,他将“霸王别姬”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似闲笔,却别有韵味。)
项羽高声唱着他那一首自度曲。虞姬拔去剑鞘起舞。有豪气,无声腔。他信口吟唱,虞姬随心之所思起舞。(一个信口吟唱,一个随心起舞,却能珠联壁合。作者此处虽着墨不多,却能令人如观其形,如闻其声。妙!)
项羽是沙场征战的奇才,军事统帅,从来不曾做过诗。诗是什么?诗是情感的外化。情感抑制不住,冲决心的堤防,发而为诗。不是专业诗人,也不懂做诗法则的项羽,冲口而出,完成了一首千古绝唱的好诗。
虞姬是项羽的宿迁同乡。项羽在家练习刀枪拳棒时,她还是个未成年的小丫头。项羽叱咤中原,她钦慕他。一个农村天真的少女,只身从百里外赶到项营中,用柔心来陪伴,辅佐这个铁汉子。项羽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