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长亭送别》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6 17:17: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57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6820字。中外经典爱情剧之“经典”解读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长亭送别》比较阅读设计案例
[设计理念]
一、接受美学提出的问题:读者中心
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之德国的接受美学的文学观“发现”了“读者”,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此的语文课堂在组织文学鉴赏时便应重新确认文学受众的角色内涵及鉴赏的目标与价值——作品的第一受众(教师)与第二受众(学生),他们首先同时以“读者”的角色参与鉴赏;然“教育”这个特殊情境的设置又在客观上决定了师生在共同参与鉴赏时实际地位的不平等,教师在承担自我鉴赏的同时还必须以学生的接受意识为重点研究对象。
二、发现教学法的鉴借:颠覆文本与建构自我
发现教学法的创立者布鲁纳指出:“我们应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还应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如此,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
语文教育不是要培养庖丁解牛式的“剖”文的熟练工,而是应极大可能使被教育者的思想情感日臻成熟乃至完美。因而,鉴赏应允许鉴赏者的思维和情感有一个极度张扬的空间,使其实现对文本的解构、颠覆,从而达到深入文本重构“认识自我”之新境界。
三、开放课堂概念的介入:思维生成课堂
新课标提出“开放课堂”方向,提出课堂新的生长点。
拙以为课堂开放品质的基本要素在于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与课堂思维的开放,尤应以课堂思维的开放为根本,以学生思维个性的习成为标的。
[教学目标]
本次课堂设计将组织学生对两文本展开个性化的比较阅读,以使中西方的经典剧作的内涵意义的揭示更完整,更充分。同时,以“开放课堂”理念、接受美学理念及发现教学法的介入激发学生通过打破既有的阅读规律探寻“掘进自我的存在”的个性化鉴赏之途,求索更高思维品质的生成及更多审美价值维度的实践之可能。
[难点与突破]
1、 比较阅读法乃一并非中学所熟知与习用之高层阅读之法,在课堂操作与接受中均有一定难度;拟以教师一定程度的引导来完成比较阅读的基本框架的建构,而不必介绍单纯的比较阅读的专业知识。
2、 理解两文本个体生命的悲喜剧所承载的时代、社会的悲喜剧悲喜剧,深味其间之反封建的基本思想及对追求自由、幸福生活价值观的肯定。
3、 在文本鉴赏过程中生成问题,引导学生于颠覆文本中重构文本与新的个体生命。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性格心理特点。
2、情境设置法。以情境撼动情感。
4、 比较讨论法。激发个性思维的生成。
5、 延伸拓展法。开放课堂的实践。
[教学过程设计案例]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