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古文复习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6/30 23:53: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有14100个字。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1.虽有名马(       )                  2.虽有千里之能(        )
  3.才美不外见(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
  5.其真无马邪(       )                6.其真不知马也(         )
  7.策之不以其道(       ) (       )    8.食之不能尽其材(       ) (       )
  二、 翻译句子(10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 按原文填空(10分)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全文的主旨句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四、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什么?
  2.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
  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5.千里马只有靠伯乐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到是否正确?如果你是千里马,你打算怎么做?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
  3.苔痕上阶绿(         )             4.无丝竹之乱耳()
  5.无案牍之劳形()6.谈笑有鸿儒()
  7.往来无白丁()8.调素琴()
  9.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二、 翻译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 按原文填空(10分)
  1.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描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3.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环境的句子是
  4.描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的句子是
  5.用古贤自况的句子是
  四、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文中的“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什么人?全文紧扣那一句话来写?(2分)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3分)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2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