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00字。25题。
浙大附中2008年高考模拟语文学科
试题卷
考试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1卷(42分)
一、(18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一位代表激动地说:“人民公仆就应该敢于碰硬,就应该有为民造福的远大报
负,不能只想自己加官晋爵,甚至渐(jiàn)染唯利是图的恶劣风气。”
B.座落在日内瓦市中心的万国宫是联合国履行国际使命的标志性建筑,每年三四月
份,联合国人权会议就在它的地下一层17号大厅举行。这里有的是庄严肃穆的
气氛,没有靡(mí)靡之音的侵扰。
C.广东检疫局加强出入境飞机、船泊、列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检疫,做好相关口
岸预防“非典型性肺炎”的宣传工作,全体工作人员为保证人民的健康而奋发
蹈(dǎo)厉地工作着。
D.以前的学者讲《论语》多讲其政治意义,但于丹教授另辟蹊(xī)径,提出“半
部《论语》修自身”,用经典给今人做“心理按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午9时10分起,在和谐的音乐声中,与会的48个论坛非洲成员国代表团团长
和非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 来到人民大会堂。
②人脑是人的思想器官,这个器官和其他人体器官一样,愈用愈发达,不用则 。
③在许多国家, 有兴趣有时间,任何人 可以自由地旁听各级议会的
辩论、表决等一切过程。
A.连续 退化 如果/就 B.陆续 退化 只要/都
C.连续 蜕化 只要/都 D.陆续 蜕化 如果/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1949年4月,我解放大军,纵横捭阖,势如破竹,直逼南京,国民党反动派很
快如鸟兽散。
B.中国人民绝对不会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将听其言、观其行,
对台湾新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C.美国政府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于其军用飞机侵犯我领空、撞毁我飞机
一事,刚刚向中国人民道歉,马上又否认其侵略罪行。这种朝秦暮楚的行径激起
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慨。
D.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是十二亿中国人的精华,对他们的宣传、报道只要属实,连
篇累牍都不算过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坝上地区自然条件非常差,恶劣的自然条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要彻底改变坝
上地区贫穷落后,必须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B.本市著名节目主持人杨凡和刘星一起到边疆地区去,参加扶持发展文化事业的
志愿服务活动。
C.网络使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处理和存储丰富的教学信息,同时也增加
了筛选的难度。
D.中国政府一向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新的一轮六方会
谈在北京重新启动。
5.将下列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根据表意连贯的原则排序。
无论对于奥运史还是建筑史,2006年9月17日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举世瞩目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在这天上午完成了它工程建设中最富有悬念的一道程序——钢结构卸载。 , 。 , , 。再过几个月,奥运会的开幕式将在这里举办,大约50多块奥运金牌将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中诞生。
①中国人能不能把“鸟巢”建起来
②这个奥林匹克建筑史上跨度最大的钢铁结构开始独立承重
③从现在开始,“鸟巢”重达42000吨的钢铁枝蔓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来
④而今天的顺利卸载意味着“鸟巢”建设成功了
⑤几年前曾经有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的《归园田居》、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兵车行》、李贺的《李凭
箜篌引》都属于古体诗。
B.2005年,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巨大贡献的巴金老人走了,他为我们留下了丰厚
的文化遗产,包括《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等作品。
C.《战争与和平》《茶花女》《双城记》《伊豆的舞女》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列
夫·托尔斯泰、法国的小仲马、英国的狄更斯和日本的川端康成。
D.有一副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
雁南飞。”该联所写对象是陆游。“悲黍”即姜夔《扬州慢》中“黍离之悲”,
此处表达了陆游对百姓遭乱的同情。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何谓儒学的人文精神?在我看来:一曰人文,二曰人性,三曰人本,四曰人道。
自周公制礼作乐始,特别是自孔子开创儒家学派始,“人的精神就从神的手上解放出来”,从而张扬了人的主体性,超越了主宰性、人格化、一元论的“天帝”或“上帝”崇拜。儒学人文精神的这一特征,固然可以被说成儒学没有“外在超越性”,或者说没有“宗教性”;但从另一方面看,可以说儒学是一种“人文教”,而且正是因为作为中国文化主干、主体、主流和主导的儒学没有主宰性、人格化、一元论的“天帝”或“上帝”崇拜,才导致中国文化之中没有诸神之争和宗教之战,而是儒释道三教并行不悖、并育不害。这正是儒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所在,也正是儒学在历史上能影响东亚的原因所在,也将是儒学在今后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