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60字。
教师艺术魅力展现于课堂
上海市王刚中学 吴薇
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广博的各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能够巧妙地把教师广博的知识,像涓涓细流汇入学生心田。而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会思维的活生生的个体人。“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让知识的泉水流进每个学生心坎,,使学生明白“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仅凭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提倡艺术教育,展现教师的魅力和风采。
一、教师对学生的称谓艺术
从我的学习体会和教学经验可知,如果你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你要想成为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你要想和学生打成一片,你要想和学生相处得融洽,你要想让学生欣赏你,你要想让学欣赏听你的课,你在称呼学生时,适当讲究点“称呼”艺术,会让你感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最近,听陈家昌老师讲过《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在文中我体会了孔子与学生座谈时和谐的师生关系,感受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和人格魅力。其中,孔子对学生的称谓,我觉得比较特殊,比如称呼子路为“由”,称呼曾皙为“点”,称呼冉有为“求”,称呼公西华为“赤”。他称呼学生时,一般总是叫学生的“名”,不叫“姓”和“字”。由此,可以看出,大教育家孔子与学生相处的艺术,是与他讲究对学生的称呼艺术不无关系的。
今年刚接预备班,学生不熟,刚开始上课一下子反应不出姓名。一次赏析罗隐的《鹭鸶》时,请同学介绍鹭鸶,一位同学非常详细地介绍了鹭鸶的生活习性等特征,之后我用赞扬的口吻说:“你真是见多识广啊!”后来在提问到这位同学时,由于不熟我特意说“请这位见多识广的同学来回答!”这样一来,这位同学在我赞赏性的称谓下,发言非常踊跃,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被他调动起来了。一次意外的称呼让整堂课也增色不少。所以我认为,这种特殊的称谓,对同学做出的激励性提问,无疑像三月里温煦的春风,催放了教室里满园的春色。带动同学都热烈而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简便而又有益的做法,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的肢体语言艺术
所谓肢体语言就是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有目的地用身体动作配合教学内容表达一定的意义。作为肢体语言,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由于学生年龄关系,注意力难免会分散,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点拨。你是当众店他的命还是采取去它的方法?我想轻轻的拍拍他,提醒他是最值得一试的妙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注意力回到课堂,还维护了他的自尊。所以适当的运用肢体语言,对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是大有裨益的。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以下方面:
(一) 加强眼光和笑容之使用
若教师不能经常注视或巡视学生,便不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及察觉学生的非语言讯息,所以教师应保持经常而且平均的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此外,教师的眼光除了看着学生以外,其馀时间大多用於注视课本或黑板,所以,若教师能在课前充分准备教材与较具,减少背对学生板书或看书本的时间,自然地,每位学生所分享到的眼神注意与笑容,就会随着增加了,如此一来,教室里不但有和谐的气氛,更能提升教学效果。老师适当运用笑容,较能鼓励学生,也较易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