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50字。
初唐和盛唐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江苏东海高级中学张士先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沈铨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点拨】这首初唐五律,通篇对仗,抓住夜宿七盘岭这一题材的特点,巧妙地在“独游”、“高卧”上做文章,文气流畅,写景抒怀,富有情趣和意境。
(1)诗的后两句“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点出题意。这两句诗写得超妙深曲。这两句诗妙在哪两个词?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答:
(2)在这首诗中,诗人流露了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点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
(1)清人吴乔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答:
(2)这首诗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点拨】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冮干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1)该诗以景写情,其中一些画龙点睛的字的运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黄叔灿曾在《唐诗笺注》中认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认为此字是哪个字?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在表达感情方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诗人什么的情感?
答: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点拨】寒山是唐代带有传奇色彩的诗僧,贞观年间隐于寒岩。全诗八句,每句皆以叠字领起,唐代尽管是以诗名于世,但通篇句首都用叠字,还是少见的。寒山这首诗,连用八叠字而又不失单调,生机怏然,令人叫绝。
(1)简要分析“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两句的表达效果。
答:
(2)这首诗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选取两例作简要分析。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点拨】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