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520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指导集锦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 “成长的烦恼”
[设计思想]
新课标在写作中明确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也就是说,作文应该是学生心灵发展的轨迹,是学生生命的组成部分,应通过作文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去关注学生心灵的舒展与释放,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心灵的“真实对话”,即鼓励学生写“生命作文”。初一年级,以自由写作为主,引导并鼓励学生写“我口”、“我眼”、“我耳”、“我鼻”、“我脑”,少给一些主题思想、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选材、思路、结构之类的限制,全力解决学生“有话可说”的问题,让学生找到“煮饭的米”。课上采用漫谈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畅所欲言,通过“说”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并在“说”中确立写作的思路等。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自己的“说”与老师的点拔指导,课堂上完成片段写作训练,并相互间进行点评,分享同学的感受,为课后完成全文的写作作准备。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是一组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有的则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鸭》)。本节作文指导课是第一单元最后一块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一部分,考查的是学生学完前五课之后对于“成长”的思考和认识,以及借助语言来表达评议的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写话和习作训练,对语言材料的积累、语句的选用、标点的使用以及简单的文体如记实作文、想像作文等的写作体例的了解都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生活阅历浅,认识生活有限,视野狭窄,对写作存在畏难情绪,觉得没什么好写,难写,不愿写,作文似乎成了食之无味弃之不得的鸡肋。因而首先要解决如何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的问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戏剧大舞台
一、 习作要求
.1、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2、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
3、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二、 老师指导
【我要写】.
七十年代,我国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外公演。周恩来总理亲笔撰写海报:“欢迎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如潮,盛况空前。
这就是中国戏剧的魅力。难怪鲁迅先生在他的《社戏》中也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是到赵庄去看戏。”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曾几何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个角落都有着各富特色的地方戏,无一处地方没有票友的吹拉弹唱。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就是写了听戏或听戏过程的感受,我们也从中领悟到了戏剧的魅力。
【写什么】.
由于影视文化快捷而广泛的传播,也许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不过我们可以采访或者询问家中长者,请他们说一说他们当时或者第一次看传统戏曲演出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查阅书籍,搜寻一些诸如梅兰芳蓄须罢演等名家逸事;或者就影视文化和传统戏曲你更喜欢谁开一次辩论会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特网、图书馆等,我们都可以去淘一番金。
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如家乡戏发展史、辉煌史、优秀家乡戏剧目、精彩唱段等等,形成一些个具体的知识点。说不定,你还可以就此写一篇颇有价值的小论文呢。
我们准备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正是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那么,选择一篇课文,先改编成戏剧,再约几位同学参与排练,并且在班上的文艺晚会公开表演一番,亲身体会一下传统戏曲的魅力,不亦乐乎!
【怎样写】.
一、 介绍戏剧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然后整理就可以了。
二、 编写小故事,有两种情形:改编和新编。
改编就是在尊重原故事的基础上,就其中的细节,比如心理、对话展开大胆的想像,从而丰富人物的形象,深化主题,也让读者容易理解,产生共鸣,增强戏剧的感染力。
所谓“故事新编”,是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予以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