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首词看李清照的词风转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4/19 13:1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女词人,她的词风隽永清秀,清丽脱俗、细腻深婉,而且她非常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词语,让人觉得她的词浅显易懂,而韵味十足。她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她的词在表现情感时,极其注意与诗歌不同的那种细腻深婉,也极其注意词的特殊的语言技巧;加上她的出众的才华与文化素养,以及复杂的人生经历所造成的复杂的情感,使得她的词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她的词大致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这在她的很多词中都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最能代表她两种不同词风,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的词,就是她的两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表现了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 这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描绘她一天去溪亭游览,饮酒观景,直至日暮才兴尽而归。词中亭台、小溪、流水、夕阳、醉人,误入碧水池中藕花世界,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形象可感,妙趣横生,读来叫人赞叹不已。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一开头,以"常记"二字起领,说明所叙的是往事的回忆。这两句着重交代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一个"常"字还暗示这件往事留给人的印象不可磨灭,难以忘怀,值得时时回味。至于难以忘怀的具体情景,没有直接写出,而用"沉醉"到"不知归路"的程度,让读者去想象那憨直的情态。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接写"不知归路"的奇异景象。在沉醉未醒、意态朦胧之中,任"回舟"荡漾,不知不觉又"误入"一个新天地:斜阳映照的湖面,藕花亭亭,荷叶田田,清香飘溢。这幽美适意的境界,使人爱,使人醉,使人流连忘返,又怎舍得让"回舟"早早地去唤醒游人,寻路而归呢?正在这进退不便、左右两难之际,词人即从醉意迷蒙之中惊醒,因为有一群调皮的鸥鹭的惊飞。这首词把少年时代的李清照那种调皮,不谙世事的少女情怀表现得一览无遗。
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