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230字。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模拟测试
江苏 蒋玉军
本试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ll卷(表达题)两部分。第1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1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内涵,特别是感情的内涵,主要地是通过它的艺术旋律表达出来的。
书法的艺术旋律是一篇书法整体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整体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这里重要的是整体,其次才是局部。在整体旋律中,每一个字的用笔与结体,又以其大小、粗细、斜正、枯湿、长阔、轻重、快慢、断续,作出了与旋律相协调的变化,从而增加了整体旋律的艺术魅力。孙子兵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书法旋律也是如此。
行气.有助于加强整体旋律的艺术感染力,但代替不了整体的旋律,它不是旋律的同义语。行气,是书写字句运行中气势的连贯与呼应,它的产生也是由于书法家对于诗文感情的感受或由于形式的需要。但是,它的产生是源于字句的各行各句,于是所表达出来的艺术魅力也便局限于本行的范围,而缺乏宏观的视野与整体的安排。
旋律,是从整体布局出发,用包括行气在内的多样的艺术手段.以托出诗文的感情或是景色为目的,所安排的大开大阖的艺术节奏。有时,由于内涵的需要,甚至暂时把诗句的书写运行在中途停断一段时间,留下一段空白,也是艺术旋律的表达手段之一,这就是更不是仅仅着眼于局部行气所能包括的了。
没有整体的艺术旋律,便没有深沉的艺术。千年来,书法的安排,把诗词文赋所描写的人世间如此复杂的事物,如此不同的感情,一直都被放置于一个同样平齐方正的算盘式的固定框架中.把本来看起来,读起来节奏长短、铿锵有致的诗句文辞.一律写成了难以断句、千篇一律的字群,这将又如何去感动读者感情的心弦? 中国历代书法,在用笔、结体上,创造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局部行气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但长期忽略了对整体艺术旋律的研究和运用.这大大埋没了书法艺术震撼读者感情的力量。
宋陆放翁诗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书法亦然。如向音乐借鉴,安排书法的整体旋律,其实和为歌词谱一支曲相仿,是诗文感情的波澜起伏。决定了书法旋律的跌宕起伏。再读一遍白居易《琵琶行》当是有益的,其中关于乐声的描写,那其实也是一篇对书法旋律的描写。向绘画借鉴。绘画中疏密、粗细、断续、曲直的对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的运用,布局和变形的画理,都能使书法艺术得到借鉴。书法中画意的布局.不仅能使诗文中画意的描写得到加强.更能使诗文的感情得到充分的抒发。历代一些有创意的书法家中.同时也是画家的甚多。还可向武术借鉴、向大自然借鉴、从文学中研究、从社会生活中学习。
在艺术旋律这片辽阔的天地里,中国书法必将会产生千万朵撼人心魄的艺术花朵。
(选自《李山行草书法·第一集》)
1.孙子兵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对这句话的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最正确、最完整的一项
A.军队不应有固定的布局,水也没有固定的形态,都因外物的变化而变化。
B.没有整体的艺术旋律,便没有深沉的艺术。
C.书法的艺术旋律是一篇书法整体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整体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大开大阖。
D.在整体旋律中,每一个字的用笔与结体,又以其大小、粗细等特点而做相协调的变化,从而增加了整体旋律的艺术魅力。
2.下列对中国书法中的“行气”和“旋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A.行气不可与旋律相提并论,但可以增强旋律的艺术感染力。
B.如果把诗句的书写运行在中途停断一下,这也是艺术旋律的表现。
C.行气是书写运行中气势的贯通,是由于书法家对于诗文感情的感受或由于形式的需要。
D.行气的产生是源于字句的各行各句,但它所表达的艺术魅力也不一定局限于本行的范围。
3.下面对全文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书法要想进一步发扬光大,要向各种艺术学习.如建筑、音乐、绘画和文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其中的旋律及情感。
B.白居易的《琵琶行》其中关于乐声的描写,其实也是对书法乃至其他艺术旋律的精彩再现,这可见各门类艺术其实是相通的。
C.深沉的艺术都有着整体的艺术旋律,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奉为经典,就因为它堪称深沉的艺术,蕴含着优美的整体旋律。
D.一个字的大小、粗细、斜正、枯湿、长阔等的变化,都意味着书法艺术旋律的根本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以文学为大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日“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