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630字。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课文知识归纳
释词义
1.异义词
非子天机清妙(古义:天性。今义:比喻自然界的秘密以及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秘密)
2.活用词
与山僧饭讫而去(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知句式
1.倒装句
憩感配寺(介宾结构后置,且介词“于”省略,应为“于感配寺憩”)
明灭林外(介宾结构后置,且介词“于”省略,应为“于林外明灭”)
2.省略句
步仄径(“步”后省略介词“于”)
记常识
1.文体常识
书,即信。本文是王维写给裴迪的一封信。
2.文化常识
秀才,汉代指优秀的人才,是汉代开始实行的地方推选人才制度中的名目之一。唐代对中进士者统称秀才。明清两代,“秀才”是对生员的统称。
积名句
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
课文整体分析
解文题
裴秀才迪,即秀才裴迪。裴迪,关中人,王维好友。早年曾和王维隐居终南山,晚年又和王维在辋川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书,即信。王维在信中重点描绘了冬景和春景,宛如一幅山水画卷,声色相宜,动静结合,将冬景的清丽淡远形神兼备地传达了出来。
识作者
第三单元 书信传情
gdxnyzhyts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王维少年时就和弟弟王缙离开家乡,到长安、洛阳一带交游。由于他能诗会画,善书法,通音律,才华出众,很受贵族社会的欢迎,经常出人王公、权贵之门。16岁作《洛阳女儿行》,17岁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他蜚声文坛。21岁中进士,由于音乐方面的卓越才能,被任命为大乐丞。后因伶人表演“黄狮子舞”受牵累,贬为济州司库参军。返回长安后,得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等官职。两年后张九龄罢相,王维一度在凉州崔希逸幕府中兼作节度使判官。边地人民的习俗,边塞的奇异风光,开阔了他的胸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后来崔希逸调任,王维重返长安。40岁为殿中侍御史,专管选拔官吏,在终南山和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一种半官半隐的生活。安史之乱中,王维被叛军俘至洛阳,被迫接受伪官。收复长安后,王维免罪复官,授太子中允,又累迁至给事中。经历这样重大的政治变故,他思想开始颓唐消沉。每日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念佛为事。最后死于尚书右丞任上,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保存下来的有400多首。古体近体都有佳作。其游侠、边塞诗篇,表现出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如《少年行》《从军行》《燕歌行》《老将行》等。《济上四贤咏》写解印归田、中年不得意的有志之士,指责了社会的不公平。《寓言二首》也是这类诗。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独具特色。既能概括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人微地刻画事物动态,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苏轼评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工维的诗在取景上深具画家独具的匠心,又最擅长表现画面映衬的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如《田园乐七首》《山居秋暝》《过香积寺》《鸟鸣涧》《积雨辋川庄作》《终南别业》等。王维的不少诗篇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创造出了一种优美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