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70字。
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17课、《六国论》
一、古今异义
1、其实(古:是两个词语,其:代词。实:实质,实在内容。/今:副词,表示所说的实际情况)
2、颠覆(古:灭亡。/今: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府)
3、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4、后秦击赵者再(古:第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5、始速祸焉(古:招致/今:指速度快)
6、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7、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古:前例、旧事/今: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二、词类活用
1、日割月削(“日”“月”,名词作状语)
2、以地事秦(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
3、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4、不能独完(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5、李牧连却之(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三、一词多义
非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错误,不对)
3、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
或
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偶或)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
18课、《游褒禅山记》
一、通假字
父:通“甫”。
二、古今异义
1、非常:(古:这里指不平常。/今:今作程度副词,很,十分)
2、至于:(古:至,到。于,介词,引出到达的场所。/今:①达到某种程度;②行文中另提起一事)
三、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3、距其院东五里(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4、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5、问其深(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6、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7、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指见到的景象)
8、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作名词,到来的人)
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弄错,使……错,使动用法)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指识其本名,这里用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