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文本解读的两点思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17 12:23:2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40字。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文本解读的两点思考
     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学  徐邦桃
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阅读,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知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根本。
本文就文本的多元解读和文本解读的身份两个问题谈点思考。
一、 关于文本的多元解读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文本的一元解读论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抛弃,多元解读论越来越被较多的人们认识并接受。教学实践告诉我:多元解读决不是无原则的无限度的解读,它既要遵循阅读文学作品的规律,也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对多元解读文学作品或多或少的陷入了一些误区,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副作用。
1.多元解读不应该成为教师对学生的无条件的服从和一味迁就的借口。很多教师由于受后现代主义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在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迷失了自我,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主导地位,变得一味的无原则的迁就学生。其直接体现为不管学生回答的怎样,都给予热情的赞扬,似乎唯有如此方能真正的体现多元解读论,体现学生主体论。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其实 “以儿童为中心”的提倡者杜威先生也认为“以儿童为中心”并不是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无条件服从,而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在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现实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水平达到理念的水平。这就需要发挥我们教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最近发展区”。
2.多元解读文本时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更需要引导学生科学求证。多元解读固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变成为任意的毫无根据的解读,反而会阻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很多教师认为只要不是同文本毫无关系的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