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6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7 22:35: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00字。《我与地坛》教案 
zhouzhaole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里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想】
本文是扩展阅读课,不需要详细的讲解课文,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研讨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进而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与地坛》(节选)这篇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3页。《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全文1.3万字,原文篇幅较长,共七个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和第六部分。《我与地坛》(节选)这篇课文是自转体式散文,叙述了作者所经历的事。本文的作者是谁啊?(学生:史铁生)你们对史铁生有多了解呢?
二、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回京后在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7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等。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1997年史铁生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
1998年,下肢瘫痪的史铁生,由慢性肾损伤演变为尿毒症。从那时起,史铁生开
始了一周三次、每次四个半小时的透析生活。 透析完是非常疲劳的,因为在透走毒素的同时,它把营养也透走了,史铁生曾说:“轮椅剥夺了我的走路,肾剥夺了我的精力。”但即使如此,史铁生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间,还是出版了三部新作:长篇随笔集《病隙碎笔》(陕西师大出版社);长篇散文集《记忆与印象》(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病隙碎笔》获老舍散文奖;获首届《南方都市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和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三.解读课文第一部分
(1)       给学生四分钟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2)       1.十五年前“我”进入地坛的精神状态?“失魂落魄”(板书)
2. 而地坛当时是什么样子的?“荒芜冷落”(板书)
点拨:剥蚀    淡褪     坍圮     散落(第三段)
(3)         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作者又说园子是什么样子的?
地坛——充满生机,生生不息(板书),“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思考:为什么在“我”的眼中,园子开始是“荒芜”的,而后来却又觉得“并不衰败”?(跟同桌或前后同学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