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7800字。高一语文必修4补考试卷
1、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
A、寒喧 罪愆 倾刻 披枷戴锁
B、分辩 诀别 造蘖 望帝啼鹃
C、时辰 昭障 冤枉 湛湛清天
D、怜悯 枷纽 白练 负屈衔冤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玉骢(zōng) 蹙(cù)眉 弃掷(zhì) 衰草萋(qī)迷
B.笑靥(yàn) 谂(shěn)知 玉醅(pēi) 衰柳长堤(dī)
C.憔(qiáo )悴 须臾(yú) 霎(shà)时 淡烟暮霭(ǎi)
D.栖(qi)迟 泠泠(líng) 揾(wèn)做 死临侵地(dì)
3、下列词语中加线的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磨(摇)旗 只合(应该) 错勘(判断)定 罪愆(罪过)
B、糊突(混淆) 则(只)被 亢(极)旱 餐(吃,挨)刀
C、枷纽(拘束) 天道(规律) 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动作) 哥哥行(行走) 着做公的(语助词)
4.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5分)
A.①怨归去得疾(病) ②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使,让)
B.①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只要) ②小姐这壁坐(这边)
C.①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深切体会) ②煞强如状元及弟(远胜过)
D.①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也合算着) ②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难道不想)
5、下列戏剧术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①外(外末) ②端下好 ③云 ④正宫 ⑤滚绣球 ⑥一煞 ⑦唱 ⑧正旦 ⑨科(介) ⑩倘秀才 ⑾花脸 ⑿耍孩儿 ⒀鲍老儿 ⒁卜儿 ⒂快活三 ⒃净 ⒄白
A、角色名①⑧⑾⒁⒃ B、角色表演指示 ③⑦⑨⒄
C、宫调名②④ D、曲牌名⑤⑥⑩⑿⒀⒂
6、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4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1956年,作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7、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5分)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