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
《我与地坛》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者史铁生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体会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及这种变化与环境的关系,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对母亲无语言表的感激之情。
3、学习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4、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品味作品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渗透点
学生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而又生机盎然的美。
2、咀嚼母爱对我的影响,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联系。
3、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解决办法
1、通过分析地坛中的景致,抓住其特征,来理解它对“我”的影响。
2、抓住母亲的心理变化的关键词,来体悟母亲对“我”的关爱。
3、借助多媒体课件,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学法引导
1、文本研习:抓住重点语句、关键词语。
2、小组谈论:交流研习内容,达成基本共识。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研习文本,学生抓住情景交融的关键语句解读课文。
六.教学步骤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个性格倔强的人,按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富有个性的人,在遭受苦难、失败或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往往无法听得进别人的劝告,他往往会独自一个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地恢复疲惫的身心。事实上大自然中的某些景致正好契合了我们心灵深处某个脆弱的部分,它们无声无息中给我们以慰藉,给我们以启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我与地坛》中的“地坛”也正是这么一个地方,它让身心受到巨大创伤的“我”(作者史铁生)能够在这里静静地舔舐伤痕,思索自己的命运,思索人生的价值。那么这个“地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作者史铁生在这里又有些什么生命的感悟,我相信通过课文的学习,大家会对此有一个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