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角度切入,把握诗歌精髓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4/3 14:0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多种角度切入,把握诗歌精髓
——谈古诗词的理解
  陈照麟
有人说:“诗是最高的文学样式,如果把文学比喻为连绵的群山,那么,诗歌就是群山之峰。”文学起源于诗歌,泱泱中华古国,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唐诗宋词元曲新诗,仿佛一条远古流来的河流,生生不息,滋润着我们民族美好的心灵。
古代诗歌以高度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以丰富的感情和想像来感染读者。所以,其语言是精炼的,艺术是形象的,音调是和谐的,节奏是鲜明的。
2002年以来,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诗词鉴赏题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把原来的客观题全部改为笔答题。这无疑大大加大了答题的难度。近几年的文学鉴赏题中,对诗歌内容的考查以理解为主,侧重于对关键词语的诠释、对诗句的整体理解、对诗歌意境感悟以及对诗歌主旨意图的体会。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测试以评价赏析为主,诗歌的语言含蓄凝练,抒情性、形象性的特色非常突出,考查时侧重于语言运用的效果;诗歌的表达技巧很多,测试重点涉及到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典故运用、行文构思、作品风格等多方面。
由于以前针对诗歌鉴赏题所作的练习都是选择题,一下子改为主观题难以找到解题思路。在高考答卷中,出现了许多不着边际的答案,不少考生不顾题目要求,不管诗歌的实际,天马行空,生搬硬套鉴赏术语,令人啼笑皆非。事实上,诗歌鉴赏最根本的基础在于理解,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歌含义,学生才能做到“一矢中的”;脱离了对诗歌含义的正确理解,堆砌上去的名词术语只能是非驴非马的累赘。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准确诗歌内容就成了我们诗歌备考中一项极为重要而困难的工作。
一、抓住诗眼,从整体上把握诗歌
诗歌以语言凝练见长,讲究一字传神,在极为短小的篇幅里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达到“简练”的境界。简练不是简单,简单是一览无余,简练是字面以外还有含义,言有尽而意无穷,即言语理解有尽头,但表现的含义理解就可因人而异。于是就有了“诗眼”。所谓诗眼即诗词中最能体现题旨、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也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抓住诗眼就可基本上从整体上把握诗歌,便可知晓诗歌的情感脉络。分析诗眼,能进入意境,感受情趣,领悟旨意,探究艺术手法。所以,阅读诗歌应尽可能抓住诗眼,以求正确把握诗歌。这一点,以往注意不够,现在强调它,虽有放马后炮之嫌,但却是很有必要的。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当然,也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在诗句中的诗眼有的有其它的字陪衬,影响我们的视线。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抓住诗歌的关键词字。
古人是从形式上炼字炼出诗眼的,我们则应该结合对内容的理解来抓诗眼。诗眼一般不在名词上,若在名词上则必定是名词活用。大多数情况是诗眼和关键词往往是在动词、形容词、活用的数词上。若单纯地看第三、五字,有时难免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