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字,1课时。
错误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学习本诗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诗运用蒙太奇手法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学习本诗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而吟咏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须眉男士,他们或以已度人,描摹体恤女子的情怀;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与惆怅。思妇形象入诗从《诗经》开始,入词较晚,有诗仙李白的《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白居易的《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等等。一千年之后,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作了一首美丽的小诗《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窗望归的女子。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因为喜欢辛弃疾《菩萨蛮》中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而将笔名定为郑愁予,从这个笔名也能窥见其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豹。
二、导学达标
1.范读诗,请同学注意读音,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2.请同学自读诗,然后思考:本诗的题目是《错误》,是什么样的错误?究竟是谁犯的错误?他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为什么是美丽的错误?
师生互动过程:找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此诗,然后回答上面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张梦竹同学回答:是过客,他达达的马蹄声,踏入了寂寞的小城,踏开了紧掩的窗扉,他达达的马蹄声踏响了女子的心曲,这位女子误以为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心头一阵惊喜,但是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女子的窗前经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留,随着马蹄声的渐渐远去,留给女子的是深深的失望,因而是个错误,但这是个无心的错。教师顺势引导:回答得非常好,正是这个无心的错误让女子原本死寂的内心漾起了层层涟漪,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所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3.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思考:本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子?(意在由这个问题分析意象,并且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⑴教师提问:“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如果真的能够揭开春帷,里边走出的将是一位怎样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