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教师素质的缺失兼补救措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师及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今教师素质的欠缺以及补救措施。
一、 清楚新形势下教师职业的走势
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党和政府对广大教师的爱护和有力鞭策,是所有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那么,教师怎么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且竞争激烈的形势?我认为,教师的视域必须拓宽到首先清楚新形势下教师职业的走势。
1、 铁饭碗趋向不稳定性。如果说,教师有过只要进校园,不愁没饭吃的历史,那么今天就没有风吹雨打不动摇的稳定性了。改革的深入发展,关系到每个领域每个人。教师也不例外,自我封闭的牢固和自感良好的稳定便不复存在。一些地区让一些不能任教的教师转岗或下岗,是向教育阵地这座顽堡的有力冲击,动摇了一些教师“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旧观念,越来越多的教师无不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危机感。铁饭碗随时有被打破的可能,这是广大教师清醒的体悟和共识吧。
2、 优越感呈现暂时性。铁饭碗的打破必然意味着教师职业优越感受的暂时性。由于我们中的一些人长期背着优越感的包袱,工作马虎,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不想撞、不愿撞,导致一些学校人浮于事,办学效益只低不上,地方领导和家长颇有意见,尽管不少地方干部、工人纷纷转行、下岗,而教育阵地依旧按兵不动,教师薪水按时发放,没有吃穿之忧。这虽然体现一些地方“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没能苦孩子”的远见,殊不知,当改革的东风劲吹教育这方热土之时,也就是危机降临之日;一些教师下岗待业势所必然。故而,优越感的暂时性就是教师职业的应有的诠解了。
3、 封闭性走向社会性。几千年的教育历史沉淀,虽不乏永远闪烁着光辉的精华,而封闭性的劣根性则是滞后于时代的不足。一般说来,大多数教师从风华正茂走入校园,一直到两鬓染霜离开讲坛,其间数十年,不乏为民族培养了大批有用的人才,但也不排除庸碌度一生的。除了多种因素外,教育的封闭性不可说不是一个弊端,现在,这一弊端逐渐被革除。现在有的地方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聘用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如现在学校聘用一个教师,不问你是否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只要你认为自己能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就可以申报做教师;评定由社会考试来决定;一个教师是否称职,不是学校说了算,而是由社会来评审。我校开展的“学生评定教师”活动,从师德、教育教学两方面,请学生品评教师的好、中、差,这是走向开放的一条好途径;聘任在学校的教师,学校根据申报者的品德、专业能力诸多方面,决定是否聘任其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可见,开放性、社会性的聘任制度,给我们每一位今天担任教师角色的人敲响了警钟。
4、 诸种观念的滞后性。包括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及服务观等,我们一些教师远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谈及教育,只
注重文化教育知识传播,甚至认为越全越深越好,于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重智育,轻视其它。谈及质量,把学生的文化成绩、学校的升学率看得重而又重,排成绩名次、订升学指标、自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