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实,实用性强,好操作,教师易教,学生易学
约6830字。
《秋水》教案
江苏省泗阳中学 宋海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庄子、《庄子》及其思想内涵。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联系本课,要求学生理解本课所阐发的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等人生道理。对学生进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广阔胸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一)字、词、句的积累仍然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二)要把这篇短文中的思想意义挖深,挖实。特别是能够让学生能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广阔的胸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由有的人为了升官发财可以不顾一切,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做人准则,事例数不胜数,历史上更有天起杀妻求将(吴起者,卫人也,堂教学好用兵。尝学于曾子, 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之事,然而你们听说过有人请他去做宰相他却不去的事吗?(幻灯)《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楚王派出两位高级官员,到宋国聘请庄子去楚国做官。濮水岸边,蒹葭深处,他们找到庄子,忙说:“恭喜!恭喜!敝国楚王有旨,要以朝政烦劳庄先生啦。请吧。”庄子坐持钓竿,眼盯浮子,也不回头,只淡淡说:“我听说贵国的御苑养过一只灵龟,三千岁啦,前不久死了。楚王吩咐,用白绸裹遗骨,隆重殓入宝箱,荣哀备至,供在庙堂之上。设想你们两位就是这只灵龟,此时此刻会怎样想?是甘愿死去,遗留尊贵的骨甲,享受崇拜的香火呢?还是宁肯苟活,拖着尾巴,爬行在污泥中呢?”两位官员陪笑:“当然宁肯苟活,拖着尾巴,爬行在污泥中。”庄子说:“请回你们楚国去吧。我可要拖尾巴爬污泥去啦,恕不奉陪。”)
这反应了他的“天道无为”消极避世的思想。
二、介绍庄子及其思想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2、《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尤其突出的一点是大量运用寓言,如果用《庄子》中的一句话来评价《庄子》这部书的话,就是“寓言十九”。[板书] 在我国的古代文学宝库中有很多成语一直以来为我们津津乐道,比如我们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幻灯]“朝三暮四”、“游刃有余”、“枯鱼之肆”、“运斤成风”(喻技艺高超)、“东施效颦”、“盗亦有道”、“螳臂挡车”、“越俎代庖”等等。这些成语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请同学们课后查词典,弄清它们的意思。
3、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和儒家正好相反,儒家主张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4、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 幻灯]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玄妙,比如他追求绝对的自由,他创立了“相对主义”学说,他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的妙论,他主张回归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所以在他的妻子死了他才能鼓盆而歌。对庄子及其思想的评价,两千多年来始终存有分歧。
我们在高中阶段对庄子的了解也只能透过有限的几篇文章管中窥豹,今天我们就通过《秋水》篇的开头一段文字先对庄子来一次“零距离”接触吧。
三、讲析课文
1、解题
问: 你能记得带“秋水”的成语吗?
明确:秋水伊人、望穿秋水、蒹葭秋水等等,“ 秋水” 比喻眼睛清澈,
问: 那又为何不用“ 春水”呢? 诸如“ 春水伊人”“望穿春水”等等。
( 学生 小组讨论)
明确:春回大地, 春水温暖, 春江水暖鸭先知嘛;
秋天萧瑟, 秋水清冷, 天凉好个秋嘛;
思念而不得, 想见而不得见的心境与秋水的情态多么吻合。
问: 课文中的“ 秋水”( 指题目)也和“ 明澈的眼睛” 有关吗?
明确:取文章首段首句的字词为题, 是先秦文学的传统。 学过的选自《诗经》《论语》《孟子》的篇章大多如此。
本文中的秋水是否与庄子的思想一致啊?秋天的萧瑟凄凉不正和庄子的天道无为、消极避世的思想一致吗?(这是我的理解,还没经过专家论证哦)
2、指生诵读课文,要求注意读音、语气语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诵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