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240字。
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单元知识概览】
〖内容综述〗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创造的空间环境。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从美感要求。”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欣赏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金壁辉煌的法国凡尔赛宫,还有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和于园。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建筑的美。虽时间跨跃千年,空间飞跃万里,虽走马观花,有意犹未尽之感,但也从中体味到了人类寄托于建筑艺术之上的特殊情感,及凝结于建筑本身的高超智慧。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可以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网络构建〗
课文作者出处内容要点亮点梳理名句积累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定舫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课文按观察点转移的的空间方位顺序介绍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语言准确而富有变化。“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
巍巍中山陵刘叙杰1981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介绍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峨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围绕中心选材,准确、简明、生动、有序地让大家了解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凡尔赛宫吉祖英1978年10日13日《人民日报》说明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课文抓住凡尔赛宫的重点特征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而富有文学性。
短文两篇黄鹤楼阎伯理《文苑英华》突现黄鹤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用短小而丰富的语言突出了黄鹤楼的地位和价值,句式多变,多用对偶,结构严谨。
于园张岱《陶庵梦忆》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全文按空间顺序展开,写得极有层次,抓住了于园山石和建筑的特性,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意境。
〖学法点津〗
十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预习导航学案】(走进去,眼前一道美丽的风景)
1.“人民英雄纪念碑”知多少。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知道多少?请你用简要的话加以概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把拼音写在字后面的括号内。
挑衅( ) 旌( )旗 逾( )越 瞻( )仰
上溯( ) 矗( )立 奠( )基 伟绩( )
镏()金 五卅( ) 天堑( ) 发髻( )
3.文中写道“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我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雕刻的牡丹花、荷花、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4.文章的标题下面有个副题,副题起什么作用?“瞻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儿必须用“瞻仰”? 〖信息鼠标〗
1.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4月8日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2.积累字词,要特别注意多音字,生字的情况。
xìn jīng yú zhān sù chù
diàn jì liú sà qiàn jí
3.牡丹,花大色艳,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荷花,又名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作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纯洁)的象征。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如何”?(陈毅:《冬夜杂咏》)菊花以其傲霜和耐寒的品格赢得了美誉。因此,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和坚韧”。
4.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标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说明,讴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瞻仰”意为恭敬地看,表示对革命先烈的万分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