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从平淡中写出不平淡的趣味来
柳守忠
一位高三学生寄给笔者一封信。信中说,她感到写记叙文无法写出故事悬念,无法写“活”人物形象,写出的文章总是缺乏趣味性。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具有普遍性,下面这篇文章就是这位学生创作的,我想通过对此篇文章的作文升格,告诉大家在写记叙文的时候一定要从平淡中写出不平淡的趣味来。
[作文升格前]
他是那样的一个人
(题目缺乏“眼神”,不吸引人)
他,在几趟来回学校政工部与班主任办公室后,很快的,就再也没有看到他,那是谁也不会想到的。(开头一般,没有设下悬念)
他,堪称老师的“大头”(评价不当),班级的“顶级人物”,连整个学校也是享有“圣名”。(太夸张了吧)
初次见面,印象不错:标准身高,1米7以上,帅气的脸有些显瘦黄。这是对他外在印象,因为知道甚少,所以不便多讲。(对人物的描写,除了外貌肖像,更要刻画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才能给读者一个整体印象和有立体感的活生生的一个人)
在以后的同学生活中,我发现其实他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反而,我有些欣赏他,因为他在写作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是难得一见的。不论是平时老师把他的作文当范文读给同学们听,还是班会课他的即兴演讲,从语文老师到班主任,都表现了对他这方面的认可。他开始骄傲起来,有同学给他起了个绰号“傲才”。w
他总是睡觉,从下课到上课,从第一节课到一天课的结束,他似乎整天整天埋头在睡(形容得有点过头),只有偶尔出现什么新鲜稀奇事才能勾起他片刻的醒意,发表两句、参与两下,又继续……(老师对他上课总是睡觉而不批评,应作点击、说明。要把写作运用的材料向纵深开掘, 去深化所欲表达的主题思想)
突然有一天,他居然主动跟我讲话,而这种主动的“套近乎”却是有目的的,他初次提出向我借钱,我借给他了。
“你借钱给他不等于扔钱下河啊,你知道他借钱去干嘛……”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其他同学的问话,听到他是从不会还钱的,他的钱都被用去消遣了!(可加一句“我真有点后悔!”后面两句删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他脸色这么差,又为什么天天睡不醒似的。
他倒如期将钱还给了我,是主动的,我也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去完全否定他。自然,我与他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些了解,有时他就讲一大堆自己的经历,而做为他“倾诉”对象的我,常常是听得似懂非懂。(读者也似懂非懂,因为作者该交代清楚的,没有交代清楚)
他又一次向我借钱,也是我最后一次借钱给他……他休学了,而事实上他是被退学的,班主任将他的事在全班面前“曝光”:他是因为偷窃被开除的,他竟沦落到了这个地步?偷,是个怎样的概念?又意味着什么?
也许一切印证了他自己的一句话:我这个人,不是飞黄腾达,就是沦落为最低级的人。(结尾不错,给人以联想
与回味,但前面的内容单薄,铺垫不够,让读者感到有点突然)
[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