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50个字。
为 学 生 “ 导 航 ”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摘 要:本文追溯了综合性学习的起源,简要概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含义、运用的意义及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着重探讨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导航”作用。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素养 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上,19世纪中期的赫尔巴特以统觉原理为基础而建立的课程论,较为系统的体现了早期课程综合化的思想,为现代课程综合化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不仅关注人的智力发展,尤其注重“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重视课程的综合化问题。21世纪的今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势在必行。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它的设置突破了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孤立封闭的语文课程观,用联系的、综合的、开放的观点来理解语文课程,使语文课程呈现出广阔而多维的空间,把语文课程带进了历史文化、人类生活的大背景中,带到自然世界、科学世界、自我世界、社会实践中,带到与其他学科进行纵横联系的视野中。语文课程不再仅仅是课本,也不仅仅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更不再是僵死的语文知识记忆和机械的语文技能训练了。从教学来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感悟人生点滴,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所以容易形成一种误解,认为教师的角色退隐了,教师的作用减弱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作为主要的信息源而成为学生目光投注的焦点,教学一刻也离不了教师。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必须走下“权威”的讲台,平等地站在学生的中间,站在学生的背后,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如果把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学生看作一群探险者的话,教师就是一位熟悉当地地形的向导,他虽不能代替学生去探险,却可以为他们指明方向,提供方法和工具,使其不致迷途,历经曲折,到达目的地。那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