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学习的三境界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素材 / 初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8 13:00: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60个字。
课文学习的三境界
感知初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可谓课文学习的三个境界。它是目标,也是内容;是过程,也是层次;是方法,也是能力。值得学习者努力追求和实现,也需要指导者给予引导和帮助。 
一、感知初通——由感知而初通
这是课文解读的第一境界。课文读上一两遍,不必过细地研究,主要凭着感觉、知觉和表象(有时还有直觉)的参与及作用,即可获得对课文的较为完整的印象和初步的理解。这看似平常,其实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结果和阅读能力。假使读物被作为略读或浏览的对象,则达此目标已成功一半,在此基础上或有所启迪,或有所发现,或有所积累,或有所借鉴,一定大有收获。
感知初通并不简单,因为这“初通”的内容并非可用“完整的印象”一语了之。真正的“初通”至少包括:①字面疏通——扫清生字、生词、句读等等阅读障碍;②文意粗通——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有个基本的了解;③文路打通——文章的思路是怎样运行的,应摸索出个大概;④文与道架通——文章的体式、结构、语言怎样与人、事、景、情、理相契合,应该有个大致的认识;⑤与作者沟通——既然阅读是心灵的对话,那么,就需要了解一下写作时的情感和意图。
“感知初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结果——“初通”上,更在于过程和方式——“感知”上。“感知”具有五种品质,它提升了“感知初通”的境界:①感觉性。正如王富仁教授指出的那样:“阅读、欣赏、接受语言作品的基础不是‘懂’,而是可感觉性、可接受性。”因为“可感就能接受,就能记得住”。可见,凭感觉、知觉去感悟作品是最有效的。②表象性。作品是生活的图画。领悟作品也必须通过调动头脑中积存的大量表象去形成相应的形象系统才能实现。“披文入境”、“识文得象”,才能进而“处境感意”、“析象得旨”。③整体性。既不要纯粹的“旨”,也不要孤立的“言”,要的是“在头脑中储存起感性的语言模型”(巢宗祺语),即言意兼备的文章“图式”。这才是形成语文素养最具价值的东西。④审美性。由于是整体的感知,因而作品中的美的形象不至于被肢解、被破坏,阅读才得以享受到真正的审美愉悦。⑤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读者皆为有情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