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30字。
11 《寂寞》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抓住文眼及重要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思辨能力,对事物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习惯及思辨能力。
2. 理解文本通过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的抒发而表达的认识,学会抓住文眼及重要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和方法
1. 亲近自然,贴近、联系生活,独立思考与判断。
2. 交流探究,认识自然与人的关系。
3. 研究性学习,在比较思辨中进一步培养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现在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都追求自然的人居环境,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在美国,真正的富人不是居住在城市,而是住在乡村有山有水的地方,甚至将别墅建在山林间。在中国,正如大家所见的,山间水边的居住理念也已流行了起来。可是,如果让你远离亲戚朋友,远离现代化的生活条件,独自一人,长久地生活在湖泊流水畔、深山老林中,你愿意不愿意?
学生讨论
(多数不愿意)
为什么?
(因为那里的生活条件太艰苦,更重要的是,只有我一人,太孤独寂寞了)
解说:
但是有一个人,他却远离尘俗,孤身一人,在深林间、湖水旁,独立地生活了两年又多一点时间。在这湖滨的山林里,他“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的这些沉思梦想都装入了他写的一本书——《瓦尔登湖》。他就是美国作家亨利 戴维8226; 梭罗先生 。1985年在《美国遗产》杂志上列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位居榜首。在现代文明的逼迫之下,人们离纯朴恬静的大自然已经越来越远,一些古朴得令人神往的原始生活已经褪化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是嘈杂、焦灼、浮躁和不安;人毕竟又是自然之子,崇尚自然、向往自然之心难泯,这或许是人们持久不断地喜欢《瓦尔登湖》的理由吧。如今,瓦尔登湖已经成为梭罗追随者们的圣土。
[幻灯片投影]
《瓦尔登湖》译者徐迟的评价: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