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四大题,约3140字。
《春》课后检测题
一、 书写与吟诵
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写的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请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右边的方格内,然后吟咏背诵。
垂矮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二、辨识与记忆
(一)正字正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 ) 鸟巢( ) 蓑衣( ) 黄晕( )
散落( ) 应和( ) 支撑( ) 朗润( )
2、辨析字形并组词。
嫩( ) 嘹( ) 膊( ) 涨( )
懒( ) 缭( ) 搏( ) 胀( )
(二)查字典,请分别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词典和在课文中的意思。
1、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词典中的意思是:
课文中的意思是:
2、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词典中的意思是:
课文中的意思是:
(三)下列说法有一项有误,请你仔细地挑选出来,并将正确的说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即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
B.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C.《春》这篇课文围绕一个“春”字,按照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分为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
D.“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以上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
(四)课内美句摘抄:
三、思考与领悟
(一)课内文段阅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