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钢高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0 17:11:2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1600字。济钢高中高三十二月份月考语文试题(2006.12)
命题:郭广春  房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龟(jūn)裂    发酵(xiào)   粗犷(guǎng)   称(chèn)心如意
B.殷(yān)红    叱咤(chà)   龋(qǔ)齿       命运多舛(chuǎn)
C.埋(mán)怨   关卡(qiǎ)    闭塞(sè)       不着(zhāo)边际
D.角(jué)色    奇葩(pā)    伫(zhù)立      扑朔(shuò)迷离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装帧   贸昧   世外桃园   激流勇退    B.通牒   熨帖   如梗在喉   打破沙锅
C.脉搏   膨胀   明火执杖   和盘托出    D.烦琐   厮杀   以老卖老   不可明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从日益增多的各种电信网点到不断降价的手机,还有如火如荼的电信新业务,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闻到日益浓烈的硝烟味道。
B.三星770P液晶显示器简约而时尚,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俯仰之间尽显王者气质和浪漫美感,一举赢得了韩国设计大奖。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酒楼过年渐成时尚。今年春节期间,由于中档饭馆、酒楼提供的菜品和价位比较实惠,因此,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D.由于千年风雨剥蚀,沧州铁狮子锈损严重。美国的两位文物保护专家专程赶来,为抢救这座栉风沐雨的铁狮子出谋划策。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
A.我们应当对历史感到敬畏:为什么要“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要“畏”?因为重蹈前人覆辙要受到历史的惩罚。
B.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C.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D.王老师说:“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全班四、五十人的意见你最好都听一听,搞清楚大多数人到底赞成什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将对京沪铁路运力长期严重紧张局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东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这种以社区居民楼院为中心,沿街楼房一二层为商业服务用房,集餐饮、购物、文体、教育、卫生、家教中介、资源回收等8项服务功能于一体,将成为我省未来推广的重点。
C.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高度来认识,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D.写考场作文,语言是很重要的,可审题也一样不可小视,准确的理解题意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设立了《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公布了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曲入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过程,同样付出了时间的代价。七十三年前(1927年),形成了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当时主要指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侵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急剧消亡和流变。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开始把保护口传的民间文化遗产提到了议事日程。《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指出:“列入《名录》的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