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10个字。
新课程改革中指导初中生语文阅读的策略浅探
如东县先民初级中学 康 培
一、 初中生阅读现状的审视反思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可是在今天的初中生中却有不少学生少读书,不好读书,他们因为不读文学作品而感情贫乏。
究其原因,不外乎初中生课业负担繁重,频繁的测验考试,沉重的升学压力,很少有自由阅读的时间。与其把时间花在阅读上,还不如做些练习题,抓住眼前的考分来得划算,于是他们选择了“不读”。长时间的唯分数至上的思想造成了两种后果,一种是“不爱读”:对阅读毫无兴趣,更无积极性;另一种是“不会读”:即使好容易有点时间,学生面对市面上浩如烟海的书,束手无策,无从选择。于是武打小说、言情小说、卡通画乘虚而入,充斥于学生非常有限的阅读天地之间。一言以蔽之:目前初中生的阅读基本可以用量少、质低、效果差来加以概括。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得不为之感到焦虑。有一位语文专家曾经说过: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过关,既包括语言的因素,也包括思想和情感的因素。语文过关最基础的指标是学生的阅读量。科学研究表明,一个语文过关的人,阅读量应不少于两千万字,其中文学作品应占很大的比重。而文学作品有助于塑造人格,提高修养,使他由自在的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人。因此,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更应该注意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行动纲领》确认的面向21世纪语文教育改革的期望目标是:使所有的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阅读指导的实施必须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便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语文教师应当也必须承担起指导学生阅读的责任。为了改善目前的初中学生的阅读状况,我认为必须以“内外结合,师生互动”的策略来指导学生阅读,最终使学生达到“乐读”、“会读”的目标,从而迈进更广阔的阅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