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讲学稿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素材 / 八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11 11:06:5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30字。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感知多彩多姿的大千世界。
2.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3.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游踪顺序,移步换景的写法;
2.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莽莽(máng)   浓稠(chóu)     山岚(lán)     鱼鳖(    )
堪(kān)称    风靡(mí)       谛(dì)听    静谧(mì)
茸茸(róng)   幢(   )顶     禅(chán)       纯粹(cuì)
雄踞(jù)   红桧(    )     模(mú)样      镶嵌(qiàn)
隧(sui)道   殉(xun)情   湿漉漉(lu)  山巅(dian)
2.你了解台湾多少?请搜集有关资料。
       答:台湾的历史、风光等。
新课讲授
一、分析课文
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 
明确:“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
    小结:这种写作的方法叫“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一般游记都采用这种方法。)2.作者真正开始描写阿里山的景色是从第几节开始的? 
           (第四节开始)
3.那么第三节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承上启下)
4.第一节不写景与课文有何关系,可否去掉,为什么? 
   (不可,作用是奠定抒情基调和引出下文。)
5.文中一共描写了几幅画,请同学们试着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 
(深山水潭、青苔幽径、原始林海、千年神木)
6.用一个词分别概括这四幅景色。
深山水潭   清澈
      青苔幽径   宁静
      原始林海   厚密
      千年神木   神奇
二、欣赏阿里山美景,赏析语言。
1.学生朗诵每幅图 
2.分小组讨论语言的特点。(提示:从修辞手法、语言的节奏美、图画的情韵等角度去讨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