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11740字。
山东省临沂市2007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06.10.30
本试题分为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1—17题为必做题部分,18—21题为选做题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案卡及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必做题部分(126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相形见绌 六畜兴旺 触目惊心 处心积虑
B. 勃然大怒 并行不悖 日薄西山 大气磅礴
C. 提纲挈领 抓住契机 锲而不舍 同仇敌忾
D. 眼花缭乱 奄奄一息 偃旗息鼓 掩人耳目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网上通缉 嗟来之食 正版影牒 游目骋怀
B. 工程竣工 青出于蓝 处世箴言 绿草如茵
C. 供人休憩 桀骜不逊 计划缜密 横槊赋诗
D. 英雄气慨 姗姗来迟 颁奖晚会 殒身不恤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在鼓励市场竞争的同时,我国也将采取措施______和防范“特殊利益集团”衍生,以免其损害公众利益和破坏社会和谐。
⑵《公务员法》第一次将我国公务员制度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进行规范,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迈入了______阶段。
⑶为了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目前公共教育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势下,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取向,______雪中送炭的普及教育,______锦上添花的经营教育。
A.抑制 法治化 只能是┅而不是 B.控制 法制化 只能是┅而不是
C.控制 法治化 不只是┅还应是 D.抑制 法制化 不只是┅还应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新华社记者对“十一”黄金周的随机调查表明:超过九成的都市人无法真正享受休假的放松,心猿意马的休假会让人感到越休越累。
B.与此同时,“从源头上反腐败”的风头一过,许多行政审批和变相的行政审批死灰复燃,或者假借“宏观调控”的名义设立新的行政许可。
C. 早先曾有厂家信誓旦旦,车价已“接轨”,多长时间不会降价。结果,日子未到,就降了,还是陡降,什么样的解释都没有,厂家应当一言九鼎,消费者要的是诚信。
D.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样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对于药品质量参差不齐、药品价格虚高、药品虚假广告泛滥等损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卫生部制定了一系列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
B.中日双方如果能以安倍首相访华为开端恢复高层互访,不仅将推动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将有利于扭转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
C.据报道,朝鲜可能会于本周末进行地下核爆炸试验。由于形势急迫,日美两国已就朝鲜核试验做好准备的必要性达成共识,将对此采取“坚定立场”。
D. 随着人们消费选择的拓宽,黄金周开始从旅游、交通和商业等行业向其他行业广泛延伸,越来越多的行业正从假日消费中分得“黄金”。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向是
在作品中卖弄才情,或卖弄学问,____________;如果再加上装腔作势,____________。才情学问,有多少是多少,真则真,假则假,虚则虚,实则实,瞒不过明眼人。贫儿卖富,____________;暴发户摆阔,____________,这叫作卖弄。
A.都是令人生厌的事 就更催人呕吐 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金币弄得叮当作响
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B.都是催人呕吐的事 就更令人生厌 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金币弄得叮当作响
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C.都是催人呕吐的事 就更令人生厌 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
D.都是令人生厌的事 就更催人呕吐 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时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