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50字。
诗词的意境美
内容提要:
意境是诗词美学史上的一个概念,它抓住了诗词艺术美的特征,对研究诗词艺术美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谈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都离不开这个词语。该文主要从意境内涵出发,引主诗词中意境的含义,着力分析意境在诗词中所体现的形式,并且深入到诗词意境中所产生的 美感,逐层展示意境在 我国古诗词中的行踪轨迹,大略谈出了对意境的理解。
一 意境的内涵
意境很能恰地 概括诗词中的审美思想,由古至今,有许多人常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面对“意境”进行关照和探索。“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 批评中 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排本 第202页)
一般认为“意境”的正式提出始自王昌龄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镜,欲为山水诗,则张泉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弛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意”是诗人主观的情意、精神,“境”是客观的物境。诗歌是诗人主观的情意和客观物境的遇合与契合。诗歌中的意境,不是简单的“意+境”,而是主观与客观的融合,在其中显现出有限的形象和无限的抽象相结合。意境可以引发读者产生无形的想象,开拓出丰富的、说不尽的思想内涵。
殷杰认为:意境应区别于意象,意是思想观念,象是事物形象。意象是具有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对立统一的因素,是意与象的有机结合,是感觉和情思的具象表现,有意无象或有象无意,都不能形成意象。(殷杰《中国古代审美理论鉴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20-122页)
二 意境表现为三方面
1 情与理的统一
文学作品和其他著述不同,它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诗词的意境美常常体现为情与理的统一。情理相融,没有情就不足以感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者,吟咏情诗也。”诗词最具有抒情性,“诗言志”就是把藏在心里的话表达出来,诗所表达的“志”,就是指表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