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吉林省四校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410字。
2026届高三四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且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试卷不回收。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湘楚文化的血液里,浪漫主义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远古传统。它的出现,无疑是江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的结果。用普列汉诺夫的话说:“每一个民族的气质中,都保留着某些为自然环境影响所引起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由于适应社会环境而有所改变,但是决不因此完全消失。”南国楚地地理环境多样,山原水泊错杂分布,大江沼泽云蒸霞蔚,山野丛林鸟兽出没,风雨晴晦朝夕不同,自然物产繁多富盛,这是一片充满水墨烟云、浪漫激情的肥沃土壤,人民生活于这样一种多样化的和谐优美的大自然怀抱中,铸就了他们情感热烈且无拘无束的浪漫气质。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就说过:“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中谈到中国南方地理环境与文艺思潮之关系时指出:“南方气候温暖,土地低湿,草木繁茂,山水明媚,富有自然资源……所以,南方人生活比较安乐,有耽于南国幻想与冥思的悠闲。因而,民风较为浮华,富于幻想、热情、诗意。其文艺思想,则趋于唯美的浪漫主义,有流于逸乐的华丽游荡的倾向。”
(摘编自涂昊《湘楚文化与新时期湖南文学的审美特征》)
材料二:
文学的“地域性”是一个旧有的概念,是指因为文学与某种地域文化的联系而产生的性质与特色。由于各自的地理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传统的不同,不同的地域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文学,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学”。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一个自然条件比较封闭与文化传统比较保守的特定区域,都容易形成特色非常鲜明的文学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中外学者们的观点可知,楚地文化对全球浪漫主义思想的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B. 从文学创作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自然条件对楚人的浪漫与激情有催化作用。
C. 材料一揭示了楚地浪漫主义浮华逸乐的特征,以及其过度依赖自然环境的局限性。
D. 材料一第二段以屈原为例,说明楚地文人沉溺于幻想和冥思,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楚地浪漫主义文学风格及其与自然地理和文化传统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地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形成,既得益于楚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深受当地文化传统的影响。
B. 楚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多样且富有诗意,这种环境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C. 楚地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主要体现了文学的地理性特点,地域性特征在其形成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D. 屈原曾写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话反映了地理环境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影响。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最不能体现“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的一项是( )
A. 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飘逸灵动,与西域商路带来的多元文化交融密切相关。
B. 江南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设计理念,与水乡地貌的限制息息相关。
C. 陕北信天游的高亢粗犷,反映了黄土高原民众的生存状态与沟壑纵横的地理特征。
D. 徽州建筑粉墙黛瓦的素雅美学,与当地盛产石灰、木材等建筑材料有直接关联。
4. 文学的“地域性”与“地理性”有何差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进入新时代,文学怎样才能讲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解析】
【导语】本文以湘楚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地理环境对文学风格(浪漫主义)的塑造,辨析“地域性”与“地理性”的差异,并落脚于新时代文学的责任。材料一强调自然对楚地文风的催化;材料二理论化区分文学的双重地理属性;材料三升华主题,提出文学需呼应时代精神。逻辑层层递进,兼具文化深度与现实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楚地文化对全球浪漫主义思想的启蒙具有重要意义”错误,原文说“在湘楚文化的血液里,浪漫主义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远古传统。它的出现,无疑是江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的结果”以及引用中外学者的观点阐述楚地地理环境对楚地人浪漫气质的影响,没有涉及楚地文化对全球浪漫主义思想启蒙的内容。
C.“以及其过度依赖自然环境的局限性”错误,文中只是说地理环境对楚地浪漫主义的形成有影响,如“南国楚地地理环境多样……这是一片充满水墨烟云、浪漫激情的肥沃土壤,人民生活于这样一种多样化的和谐优美的大自然怀抱中,铸就了他们情感热烈且无拘无束的浪漫气质”,没有提及局限性。
D.“说明楚地文人沉溺于幻想和冥思,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错误,材料一第二段以屈原为例,是为了说明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就说过:‘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而不是说楚地文人沉溺于幻想和冥思,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青牧草
了一容
他想成为草原上最好的牧马人。
伊斯哈格刚从内地跑到草原上时,先给哈力克放马,又到艾布家,后来到艾孜家,大家轮流请他牧马。伊斯哈格憨厚老实,从没有过分的要求,只要给他一碗饭吃,他就心满意足了。
在漫长的冬季,草原上马儿们喜欢吃的酥油草完全干枯了,各种青草已经没有那么丰富了。回到马厩,伊斯哈格还会给马儿们拌些草料。马槽被马儿们的嘴唇磨来蹭去,已经有些包浆了,青乌乌的,并且溜滑溜滑的,就像新疆和田的羊脂青玉一样,油油的、光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