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天津市新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8190字。
2025-2026学年第1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测验
Ⅰ卷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三星堆遗址的启动发掘,神秘的古蜀文化【甲】“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人们将对历史的崇敬、对文化的自信、对民族的认同寄托在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乙】近几年来,历史、考古、文化成为了“自带流量”的热门词汇。故宫上元夜,的灯会惊艳全国;《国家宝藏》里,前世今生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跳出综艺的视野,我们发现文化的火热其实早已融入生活。的中华大地上,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它们或许藏在仰韶文化、守在夏商起源里,或许等在长江流域、存在吴越历史中。【丙】商鼎周彝、秦俑汉陶、晋帖唐画等……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而我们要做的,要唤醒沉睡的文明,要【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自信地走向未来。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流光溢彩 浩渺 不是 而是 B. 熠熠生辉 浩渺 不只是 更是
C. 熠熠生辉 浩瀚 不是 而是 D. 流光溢彩 浩瀚 不只是 更是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期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 期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 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期待着苏醒绽放。
D. 等待着惊艳世界,期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3. 选文中画波浪线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流光溢彩:形容光芒耀眼,色彩明亮,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的色彩艳丽。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语境修饰灯会,指灯光色彩明亮耀眼,应选“流光溢彩”。
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浩瀚: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或繁多。语境修饰“中华大地”,强调其广大,应选“浩瀚”;
不是……而是:表并列;不只是……更是:表递进。“唤醒沉睡的文明”与“传承它们”“发扬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应选“不只是……更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所填句子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这些文物首先是见证历史,守望沧海变迁,然后等待着人们发掘,才能苏醒绽放,最后惊艳世界。据此排除B、C、D三项。
故选A。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来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