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210字。
202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这一跨越世纪的宏伟工程,深刻( ①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奏响了时代奋进的最强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工程建设领域堪称壮举,规模浩大、施工繁杂,难度( ② )。在党的坚强引领下,无数建设者无畏险阻,从规划到实施,逐一攻克技术壁垒。隧洞开凿穿越重山,渡槽搭建横跨江河,直面复杂地质,借智能化管理捍卫工程质效。他们倾洒汗水,,彰显中华民族( ③ )的精神伟力,成为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巍峨丰碑。
南水北调工程意义早已超越调水功能,更是促进南北协调发展的强大引擎。北方获水资源补给,城市经济、生态与民生得以改善,发展动力愈发强劲;南方相关产业兴起,科技与生态保护协同,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同时,南水北调工程( ④ )全民力量,从水源地到受水区,无数人默默奉献,激发民族自豪感与向心力,彰显团结协作、共建共享精神,是国家战略布局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解释 无与伦比 坚定不移 汇集
B. 诠释 世所罕见 坚韧不拔 凝聚
C. 解读 登峰造极 锲而不舍 聚集
D. 说明 难如登天 矢志不渝 集合
2. 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令丹江秀水北流
②以心血与智慧在华夏大地铸就辉煌
③更是建设者们献给祖国的不朽功勋
④滋养北方沃野
⑤这伟大工程不仅是水利奇迹,
⑥奋力拼搏
A. ①④⑥②⑤③ B. ⑥②①④⑤③ C. ①④②⑥③⑤ D. ⑥①④⑤③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解释:指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诠释:指说明;解释;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或者是用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一种方法。解读:不同观点者基于自身认知对同一事物产生差异化理解。说明:解释清楚,讲明解;说明原因。也指解释的话;说明的文字;证明。“诠释”侧重深层、全面地阐释内涵,搭配“初心与使命”更贴合庄重语境;“解释”“说明”侧重简单厘清,“解读”侧重主观分析,均无法体现对“初心与使命”的深刻展现,故选“诠释”。
第二空,无与伦比:特指事物极其完美,没有同类可以比拟。世所罕见:世界上极少见到或极其稀少的事物。登峰造极:登上顶峰,指到达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
3. 下列关于节气、节日、时辰、年龄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蛰 清明 谷雨 寒露 白露 小雪 大雪
B. 元旦 上元 端午 寒食 七夕 重阳 除夕
C. 鸡鸣 平旦 日出 日中 日入 黄昏 人定
D. 弱冠 志学 而立 不惑 花甲 知命 耄耋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人们看来,现在的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甚至在某些领域比人类更“聪明”。其实人工智能的“聪明”仅仅是人类基于0和1的编程代码来控制的,或者说人工智能之所以能模仿人类的思维而完成某项工作,关键因素是人类为它们量身打造的一串串操控代码,人工智能仅仅是在完成人类的指令而已。因此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强大,它也仍然只是在人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