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390字。
天津市红桥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令人神往的吴越福地,孕育了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江南民歌,( )着吴越地区社会环境、风物人情和审美情趣。无论是“江南可采莲”的汉代相和歌,还是寄托情思的情歌小调,抑或是采茶捕鱼的劳动号子,江南民歌虽历经时空变迁和艺术( ),依然印刻着独特的诗性气质和文化符号。
茉莉花是( )的东方传统芳香植物,为我国十大香花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古人就有了引种茉莉花的记载,广泛应用于茶饮、药用、美容和观赏。茉莉花素洁高雅,清香脱俗,留下了诸多诗词佳作,如“花开盛夏偏嫌热,一雨生凉耐久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见”“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等,抒发古人对茉莉花的喜爱和赞美。
《茉莉花》则是江南小调的典型之作。作为中国民歌中的独特一支,江南小调融入时调、俚曲, ,经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和加工,衍变出了诸多风格各异的曲调版本,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纯洁真挚的思想情感和朴素的生活愿望。
《茉莉花》开,香飘四海。《茉莉花》动听的旋律陆续奏响在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重大活动和外事礼仪,成为中国文化的音乐符号。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滋润 流转 独具特色
B.浸润 流转 独树一帜
C.滋润 流变 独树一帜
D.浸润 流变 独具特色
2.选文第二段引用的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A.花开盛夏偏嫌热,一雨生凉耐久看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D.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
3.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语句,文意顺畅的一项是
A.意蕴含蓄灵动,风格通俗亲切,传唱质朴自然
B.风格含蓄灵动,传唱质朴自然,意蕴通俗亲切
C.风格质朴自然,意蕴含蓄灵动,传唱通俗亲切
D.传唱质朴自然,风格通俗亲切,意蕴含蓄灵动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阅读方面,人类与动物并不是全无关联。动物能否看懂环境,往往决定着它能否安全地生存下去。人既要阅读作为客观世界的环境,也要阅读以符号为中介的书籍。
当人越来越多地阅读书籍的时候,人对客观自然或环境的阅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说,人在“看”自然、“看”其他存在物、“看”其他人时,已经带着自身有价值取向的意义和理解结构去“看”客观世界了。阅读就是一个通过编码符号进行的意义再生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