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5820字。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答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话语权决定主动权,谁的话语吸引力强、影响力大,谁就能占据主导、赢得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现在,我们“挨打”“挨饿”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但“挨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只有掌握话语的主导权,才能掌握中国道路的定义权、中国精神的阐释权、中国形象的塑造权。
更深层次地看,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之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就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形成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使当代中国理论、中国价值走向世界。
(摘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材料二: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其基本思路在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破除“传统-现代”的抽象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将传统理解为落后的、愚昧的、僵化的,将现代理解为进步的、文明的、发展的,认为传统必然阻碍现代化,实现现代化必须要否定传统。二元论还常以“传统-现代”两分法阐释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差别被建构为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掌握话语的主导权,才能掌握中国形象的塑造权,这有助于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主要由西方国家塑造的现状。
B. 抽象二元论将传统与现代的不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理解为对立关系,这有碍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构建。
C. 做西方学术、理论、话语的“学徒”,无法真正揭示“中国道理”,必须摆脱西方话语和西方叙事体系,提出“自我主张”。
D.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文体学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历来重视产生于礼乐、政治制度的文体,而不重视虚构与抒情。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让话语的吸引力足够强、影响力足够大,这样就能在国际话语权上占据主导、赢得人心。
B. 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不但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也给“世界现代性谱系”增添了新范式。
C. 西方文体观念比较适合指导现代文学创作,但以此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学,不但会有隔阂,而且容易遮蔽从而歪曲历史真实。
D. 中国文体学的核心精神具有超出学术本身的价值,我们可以继续探索,从中挖掘中国思想,提出中国主张,彰显中国价值。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赵汀阳重构传统思想中的天下观念,建构了新天下体系,打破了西方的霸权逻辑,尝试建立一种属于全人类的世界秩序。
B.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指出:“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C. 许倬云受法国年鉴学派理论的影响,以“大历史”视角,对华夏历史进行了全新审视,瞻见了一个有根底、有方向的中国。
D. 钱穆从先秦学术思想史出发,揭示诸子学的基本精神,并以儒墨两家为轴心梳理诸子学说,建立了诸子互动的学术系统。
4. 如何理解中国文体学“老树重开新花”?请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
5. 对于如何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上述材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根据材料从思想认识、思维方法和学科实践三个角度分析概括。
解析】
【导语】三则材料围绕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展开。材料一强调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性及背后的思想理论支撑;材料二指出构建体系需汲取传统文化养分、破立并举;材料三以中国文体学为例,说明从本土文化出发的学科建设意义。整体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凸显文化自塑与话语建构的重要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不重视虚构与抒情”错误。材料三仅提到“中国古代的文体,并非像西方那种以应用和抒情为主的‘纯文学’文体,而是在中国传统的礼乐、政治制度以及日常生活功用基础上形成的。如诏、令、章、表等行政公文,以及诗、赋、颂、赞等直接产生于礼乐制度的文体,历来受到推重”,中国古代的文体不同于西方的“纯文学”文体,注重政治教化,但并非不重视抒情。
故选D。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节选)【注】
冯梦龙
公子遂将初遇杜十娘,如何相好,后来如何要嫁,如何借银讨他,始末根由,备细述了一遍。孙富道:“兄携丽人而归,固是快事,但不知尊府中能相容否?”公子道:“贱室不足虑,所虑者老父性严,尚费踌躇耳!”
孙富道:“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公子道:“兄诚有良策,使弟再睹家园之乐,乃弟之恩人也。又何惮而不言耶?”孙富道:“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承继家业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