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第八中学等校2025年5月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090字。
2025年5月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终于等到唐代诗人更新朋友圈了,早就想和这些天才朋友同频共振”“一本活起来的《唐诗三百首》,行走的唐代顶流”“边看综艺边做笔记,这是中国人专属的学习型浪漫”……日前,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推出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开播,首播即获广泛关注。
第一季《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曾以珠玑之姿,绘就东方气韵的大美画卷。如今第二季继续深耕“沉浸式实景演绎+电影化拍摄+AI赋能文旅体验”的核心模式,再邀观众踏上诗意之旅,聆听跨越千年的诗意回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中国人来说,牙牙学语时,唐诗给予了孩童关于世界最初的想象;人到中年,唐诗又赋予生活际遇、人生况味恰如其分的表达,常在言谈间成为不经意的“嘴替”,可以说,唐诗是编写进中华民族基因的文学代码。
来自千年前的声音为何能直击今人内心,又如何长留心间、代代回响?《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从文化根脉上寻找传承逻辑,再将唐诗、诗人、时代大事件,通过创新表达交织串联,引领观众在“穿越实景探访”与“影视化片段”中自由穿梭,一窥长安城中的气节、风骨、情怀和胸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挚友之情、“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积极进取,亦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情万丈等,诗人们挥毫泼墨,以笔为剑、以情为引。在学者看来,这些诗句流传至今,在乎中华精神、中华文脉之不朽,是滋养人们精神、塑造个人情操、坚定理想信念的“根”与“魂”。节目正是抓住生生不息的“唐诗之路”,大胆创新,巧用视听语言及多元化呈现视野,推动当下年轻人与传统诗词审美共振,更好感悟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节目特别之处,还在于它架设了一座跨越千年的双向桥梁,让历史与现实交织成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
主持人不仅带领探访团以“今人”身份穿越千年,与观众一起沉浸式感受诗韵芳华,还“反客为主”,邀请王勃以“古人”之姿回到今天的江西故地重游。在胜地犹在的滕王阁,人们可以看到3D动态全息投影还原滕王阁的29次修建,还可以漫步王勃广场,看江西的科研工作者们用自主研发的LED技术点亮璀璨南昌。
如此古今“双向穿越”的巧思,营造出“文心相通、古今共鸣”的文化磁场,让唐诗与今人的生活遥相呼应,成为能够述说当下的今人之诗。
(节选自《与“唐代顶流”交朋友是什么感受?》来源:文汇报|王彦2024年11月08日)
材料二:
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以光影画面震撼着观众的视觉,更以其内在的文学性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如何理解电影的文学性,找到文学与电影的相通契合之处,是当下电影创作与研究面临的普遍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界展开了“电影文学性”的大讨论。电影改编文学作品,常
1.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以特别的方式给了国人专属的学习型浪漫,首播便备受关注。
B.唐诗是编写进中华民族基因的文学代码,充满诗意和遐想,我们牙牙学语时关于世界最初的想象便是来自唐诗。
C.“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诗句中蕴含着不朽的中国精神,它们流传至今,滋养人们精神,塑造个人情操。
D.在“双向穿越”的巧思中,主持人“反客为主”邀请古人临胜地重游的做法,是“文心相通、古今共鸣”的升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文学性”的讨论由来已久,找到文学与电影的相通契合之处,实现形式置换是电影人成功拍摄影视的必备功课。
B.名著中“悟空”这一经典形象,以不同的形象特征留存于人们的记忆里,今天又以《黑神话:悟空》更新了其形象特征。
C.文学精神与电影精神交相辉映,但同其他影视作品相比较,将文学作品“打碎”改编的电影,很多都在国内外获得大奖。
D.玩家们精心研读小说版《西游记》,不止可以玩好《悟空》,还可以在重走“西游之路”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不能用来隐喻电影人对待经典文学作品态度的一项是( )
A.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B.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
C.天下事,坏于懒与私。——朱熹
D.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
4.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如何在新时代赓续中国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5.近日,断更近三年的知名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推出最新作品,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人民日报》点评说“她的视频,堪称网络传播时代的中国田园诗”,有人却说李子柒的素材陈旧,破圈只是借媒介时代的东风而已,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简要说说。(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百鸟朝凤
肖江虹
那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大的雾,天地都给吃掉了。一眼的白,那白还泛着湿。我没有见过有这样气势的大雾,呼吸都不顺畅了。
你们两个进来。师傅在里屋喊。师傅说今天雾大下不了地了,正好我有事情要交代。
师傅从床下拉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箱子,他打开箱子,里面都是唢呐。师傅